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大明求生记>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2 / 2)

已经二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几乎跑遍了庐州所有地方,主要是考察,如果“钱庄”能专为购房借贷,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按章子俊的说法就是开一个“钱庄”专门为购房者发放贷款,叫做“抵押贷款”,对于贷款购房的利率不用太高,而贷款银子只能用于购房,贷款分为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三个档次,贷款时间越久利率越高,每月还贷,超过三个月没有还贷的话,钱庄就收回购房者的房子再卖掉,而购房者只能从钱庄退回得到三个月的月供银。比如一套最小的“安居房”银钱九两,首付是三两,从钱庄贷六两,按三年期还款,随之超过三个月后,无力还房贷者,就要被钱庄收回,除了退回三个月的月供银外,购房者的首付不退归钱庄。房价越高,首付就越多,要是还不起月供银,那么首付银就没有了,这也是钱庄为了避免损失。而这一切是有知府衙门背书,如果购房者要状告,也告不赢。

曹衡大喜,作为江南世家,开一个钱庄不在话下,缺少的就是机会。

其实古人也有房贷,买房就是向钱庄借贷了,找到一个保人为自己作保,向钱庄贷款,但是利率高的吓人,不过这是针对“贫苦人民”,对于“富人”,钱庄是不会收取利息的,看来,嫌贫爱富还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呢。

还有“钱会”,这是一个存在于几个互相熟悉的人之间的方式。简单说,就是几个玩得好的知根知底的人都要盖房子。第一次大家一起出钱帮第一个人,第二次大家帮第二个人。以此类推,倒是比钱庄更有意思。

现代人总是会对古代有一种误区,那就是,古代科技落后,人口稀少,并且总是有很多人总是将古人当做“奇葩”看待,从很多胡编乱造没有根据,只为了吸引眼球的文字当中,去窥探一个所谓的“古人的世界”,这其实是很可笑的。古代人口的确不多,平均下来“地广人稀”也勉强说得过去,但是,真的以为他们每家每户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有自己的房子吗?

看看大明朝也有城市有乡村,也有密集区和稀疏区,与现代一样,越是发展靠前的繁华地段,房价也就越贵,汉朝时期虽然贵,但是攒几年还能凑合,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搬一辈子的砖也不见得能买一套百万钱的房子。

宋朝就是房价的巅峰了,苏轼为官多年,职位不低,但是自己儿子结婚居然还得找别人租房子办喜事,因为没有场地啊。古代人和现代人也一样,希望前往繁华之地,自己能够获得发展,开阔眼界,也希望能有自己的房子。古代也有类似于开发商一样的存在,买地盖房然后出售,不过一般是个人行为,并非一个集团,更没有官府。例如王莽、裴度等人都曾经这样做过。要说王莽也是穿越者吗?

人的心理总是一样的,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很希望能够在繁华的自己发展的城市中有一个栖身之所,如果遇到一个好时代也就罢了,但是碰到天价房的时代,谁也没办法。

白居易,白居不易,他在长安租房子二十年之后,才终于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子,而处于巅峰房价的苏辙,比白居易还要不容易,七十岁才进入有房一族的行列。

原杰,正统十年进士,曾任南京御史、山东左布政使、户部左侍郎、右都御史、现任南直隶布政使。分管着在庐州的承宣布政使司,这位使司也来到了府衙,找上了章子俊说道:“芦州现在各行各业在知府大人的英明决策下,商业繁荣,农户安定,可是用人紧缺,南京布政使原杰,原大人不日将调往京城升任左副都御史,前往荆襄地区规划抚治,据估计将有十一万三千余户、四十余万流民于当地附籍。原大人压力很大,当得知芦州府缺人口,让下官来问问,是不是,那个,那个,可考虑一下芦州府能不能用个几万人来此地附籍?如果知府大人要是感到也有压力,那么用个几千人数也尚可啊。”

章子俊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别人都怕这些流民,可章子俊不一样,要搞工业,在没有机器的古代,缺的就是人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