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明末开山刀> 改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改变(1 / 2)

皇太极突然把盛京城中的所有汉人全都关押了起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那是因为皇太极信不过汉人。

信不过汉人也没必要把他们都关押起来,除非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行动。

这个时候皇太极只会为一个行动做如此严密的部署,那就是十月份将会发生的己巳之变。

王则之返回总兵署,他先是命人飞鹰传信,把营级效领全部召集回来。

接着,他亲手写了一封信,他要告诉袁崇焕,加强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三关的防御,并且隐晦的告诉袁崇焕,他从关外商人的口中得知皇太极要避开袁崇焕防守的关宁锦防线,绕道蒙古地区从这里突入了。

写好信,盖上一品荣禄大夫的敕印,山西总兵的敕印,锦衣卫副千户的敕印,放入八百里加急的信筒里,命信使火速传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袁崇焕。

袁崇焕身为正二品的蓟辽总督,又加了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衔。

明朝时文贵武贱,袁崇焕又是文官,从某种方面讲他比王则之这个一品荣禄大夫的地位要高一些。

他担心袁崇焕不把他的话放在心上,所以他要多盖几个章子,以此引起袁崇焕的重视。

有人说自崇焕死,辽东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自从袁崇焕被处死之后,辽东边境上的战事更加无人可用了,这决定了明朝灭亡的命运。

王则之希望能够做些什么,改变这种糟糕的局面。

虽然说,王则之已经决定造反了,他的内心里还是挺同情崇祯皇帝的。

也许,袁崇焕没把皇太极放进来,没有获罪被凌迟处死,明朝的局面会出现一些转机。

王则之做完这些事,心里踏实了一些。

如果什么都不做,让他看着眼睁睁年着历史事件重演,他做不到。

营总们驻守在各个营地,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估摸着要个几天的样子才能来齐。

王则之离开总兵署,前去魁星楼见宋统殷去了。

当他来到魁星楼楼下的时候,只见宋统殷呆呆的站在魁星楼顶层的窗户前,一动不动,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王则之没有叫醒他,径直走了上来。

当他上来的时候,宋统殷已经离开了窗户,自顾自的喝着小酒。

“末将有些要事耽搁了,怠慢了大人,还请大人不要见怪。”王则之一进来爽郎的说道。

宋统殷先是一呆,接着起身向王则之施一礼。

王则之虽然是武将,但他的官阶比宋统殷高,原本凭他的官阶还当不得宋统殷先施礼,真正折服宋统殷的是,王则之把大同府经营的有声有色,但凭这一点,就是王则之和他平阶都当得宋统殷先施礼。

“大人,这是做甚,理应末将先行施礼才是。”王则之见状,他以为自己怠慢了宋统殷,宋统殷不高兴了呢。

“王大夫客气了。”宋统殷收礼,示意王则之先坐。

王则之从宋统殷真诚的语气中听明白了,宋统殷并没有什么不高兴,他是真心实意的礼敬王则之而已。

“不知大人此次前来可是为了那洋番芋一事,实不相瞒,因为末将麾此次并没有采买到足够的洋番芋,所以末将先前没有同意大人截留下来。”

王则之解释道。

“嗯。”宋统殷嗯了一声,没有说话,他沉默了片刻,犹豫的说道:“嗯...由太原府、平阳府而来的百姓,就拜托大人招抚一二了。”

原本宋统殷是想把这些劳动力要回去的,可是现在的太原府和平阳府并不太平。

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把这些人要回去。

太原府、平阳府内流贼横行,他作为一省巡抚难辞其咎。

“大人何出此言?”王则之不解的问道。

“哎,而今这两府内,流贼横行,陕地的流贼与他们遥相呼应,有越来越乱的趋势,百姓们无以为生,许多人都逃到了大同府内。

是本官失职啊。

数月前本官给朝廷上了一道折子,希望能够免除一些百姓的赋税,可是直至今日,朝中都没有回复啊。

上次来则之这里看过洋番芋之后,本官去田间地头走访了一次。

这才知道,普通百姓如果想要够吃,至少要耕种二十亩上等良田,如果要把所有天赋都交齐了,就得有五十亩以上的田地。

关键是,还得有水源。

事实上,大部份百姓手里的田地都没有水源,全都是靠天吃饭的。

还有一点,百姓们也耕种不了那么多田地。

本官走访一户普通的三口之家。

父母年迈,儿子已经三四十了,还未娶妻。

他所耕种的田地不过十几亩罢了,每年交完田赋,所剩的余良,根本不够吃食,他还要外出打猎,找野菜,挖药材。

这还是在老天爷开眼的情况下,像今年滴雨未下,他连田赋都交不齐全,只能靠打猎,挖草药换些银子补上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