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胡人宽容恩赐有加,对身为同族的汉人却苛刻很多,不仅对此时已拜为降虏校尉的公孙瓒多加刁难,甚至还不断借故消减他的兵力。这不,现在又以“严控盐铁、以防资敌”的名义,把本来和兴汉城交易的“贸易之路”给掐断了,把王博气的跳脚大骂:汉奸!汉奸!
然后就是两封来自不同阵营的密信:一封是自封“相国”的董卓写来的,言只要兴汉军拥护当今天子,就承认兴汉军的地位,并拜王博为并州牧;而另一封则恰恰相反,是东郡太守桥瑁等人呼吁起兵讨伐董贼、恢复刘辩帝位的倡议书。
“嗯…,牛猛!传令议事!”王博听完后心中已有了大概计较,但也想听听众人的意见,既能显示自己的虚怀若谷、善于纳谏,又可培养这群武夫遇事多动动脑筋的习惯。
众人到来后,围坐一起,王博又让杨凤将先前的情况和大家详细述说一遍。本来王博是想借这个通报会,来让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统一起来。可没想到这些武汉子一听又有仗可打,马上两眼放光、擦拳磨掌,再无一丝刚入座时乖乖憨笑的样子。什么“浑身痒痒”、“淡出鸟来”…张口浑话不断,乱混混地七嘴八舌说起来。
看着王博皱眉挠挠耳朵苦笑一声,身旁的杨凤一拍会议桌叱骂一番,众将一缩脖子,都不好意思地埋头憋笑,眼珠子却四处乱转,依然无法将心底的兴奋完全掩饰起来。
“众兄弟既无心参与商讨,不若立于一旁听令可好?”王博笑吟吟的话语落在众将耳中,却比大声责骂还来的让人心惊。
下一刻,刚才还闹得挺欢的会议厅鸦雀无声,只剩下些许的凳椅挪动声和小心翼翼的脚步声。周仓等几个自认为刚才没有闹腾的也犹豫了一下,随着满脸涨红的众人起身立于墙壁两旁,尴尬地不停搓着手。
“适才哪个叫声最亮?”王博转过头,向正埋头躲在身后、口中念念有词的许褚问道,许褚闻言身子一僵,赶忙向一旁走去。
经此一出,还在桌前的就剩下陈融、田畴、甄豫、廖化等数人了,不过都站立起来,陈到因为驻守五原不在,整个兴汉军也就只有这几个稍微有点墨水的人了。王博只好对靠墙而立的杜远、牛飞虎、吕旷、李大目招招手,然后示意众人坐下,商讨这几个决定兴汉未来走向的问题。
“刘虞老儿欺人太甚!吾兴汉军须东进幽州,将代郡、上谷、渔阳等郡县收入囊中!如此一可彻底解决吾兴汉盐铁受制于人之窘境;再则亦可凭此北拒诸胡,解吾大汉北地百姓饱受胡祸之苦矣!岂非一箭双雕乎?”陈融首先正色说道。
牛飞虎、李大目听了都点点头,他们出身低微,一心只考虑兴汉眼下得失,才不理会什么朝堂纷争,能提出此举也属随心使然。
“非也,此举虽于吾兴汉大有裨益,然弊端亦甚多!先不言占据幽西即临诸胡环视,置身四战之地矣,仅无视汉令、擅攻它郡此为即陷吾兴汉军于不义之地!此举不妥!”田畴随后摇摇头,发表反对意见。
“嗯…,兵发幽州之机眼下并不具备也!那众兄弟以为吾兴汉军当若何行事?”王博不紧不慢地说道。
“并州汾阳北亦盛产铁石,何况并州自丁刺史尊令赴雒阳戡乱,被那董贼勾结义子吕布以”以下犯上“之名残害之后,数郡已群龙无首久矣,加之於夫罗无家可归、负气纠众祸乱;白波军亦复起四处肆虐…,并南已成无主之地,主公不妨……”甄豫摇头晃脑、字斟句酌地娓娓道来自己的想法。
“妙极!甄兄弟不愧为饱经诗书之人矣!元俭钦佩之至!”不等甄豫说完,廖化在一旁就情不自禁地夸奖道。
“嗯!”王博也颔首表示赞赏,然后以手点指两旁一干正经而立的许褚等人,口中训道:“尔等胸无点墨,整日里光知道杀!杀!杀!今后若无军事,每日须抽半时至书院习字学文!若有人胆敢偷懒,哼哼!”威胁之意不言自明。
杨凤见王博说完,就转过话题言道:“如此一来,吾兴汉军势必于讨伐董卓、拥护献帝之间抉择,不知主公之意若何?”在杨凤抛出这个问题后,大家也都齐齐将目光转向王博,一脸正色地等待着他的决定。
哎,也就甄豫能说出点道道来,没有谋士的日子真不好过啊!看着麾下这群就等自己拿主意的莽汉,王博不由得心里暗叹一声,脸上露出了苦笑。
不过转念一想:他们没有好主意、好思路,不正好显示自己的雄才伟略吗?哼哼哼哼!得意之色又跃上脸庞。
心中念头百转,脸色瞬息万变的王博,不等众人从不明所以的呆愣中回转过来,就坐直腰身故作神秘的说道:“讨董、拥帝此二途吾兴汉皆不往!吾等行第三途:南下并州、浑水摸鱼!”
“群起讨董?桥瑁发此倡议之初衷着实令人钦佩,然麾下若无精锐相助,又无帝诏大义,光凭一纸空文可聚集几多群雄响应?无非乃一众居心叵测、各怀异志之辈也!能有几人为衷心扶汉之人?响应讨董不过皆为沽名钓誉耳!况群龙无首,不啻散沙一盘也,岂可成事?吾兴汉无需行此蝇营狗苟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