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中华英贤> 华夏圣母是女娲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华夏圣母是女娲(1 / 3)

卷一 上古时期

华夏圣母是女娲,睢生冀长是先皇。

剿灭共工斩巨鳌,炼石补天战洪荒。

女娲,风姓,母系氏族社会部落首领,华夏民族最早的,有名有姓的始祖(《太平御览》:女娲“古之国君。”)。生活在大约一万年左右的古冀地(今山西西南部运城一带。《春秋世谱》:“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平阳府志》:“圣母华胥,太昊伏羲之母,履巨人之足於雷泽,雷泽在蒲州府,州西首阳山下。”)。《帝王世纪》、《补史记?三皇本纪》等均有记载。华胥受天孕而生女娲、伏羲。女娲、伏羲姐弟就出生在蒲州雷首山、雷泽湖畔。

在原始蒙昧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娲先祖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炼五色石以补天、 断鳌足以立四极、积芦灰以止**、杀黑龙以济冀州(《吕氏春秋》载: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州与岳的演变》:冀州原出冀国,冀为晋所灭,故以冀称晋。)……以大自然的战胜者和文明的开创者,为华夏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炼五色石以补天”。上古时期,内陆和现在大不一样。当时不仅水多陆少,经常发生水灾,而且多雨少晴,经常阴雨连绵,有时大雨瓢泼。经常泛滥的洪水,把许多洞穴冲塌。不少洞穴顶部坍出了窟窿。为解决人们的栖身问题,女娲、伏羲带领上骈、桑林等人共同研究修补洞穴的办法。当女娲发现“爁炎”的大火过后,一种石头(石灰岩)受燃后变成的灰沫粘劲很大,干了以后很耐冲刷。便发明、烧制出了石灰之类的建筑材料。女娲组织大家用石灰拌各种石骨料补修了那些破漏了的屋顶或洞穴顶(古时候,人们把屋顶、洞顶称作为“天”。就是到了现代,人们亦将屋顶称之为天。如:天窗、天花板等)。女娲补天,其实就是修补被水冲破了的屋顶、洞顶。

二、 “断鳌足以立四极”。远古时期,山海(今陕西东部、山西南部黄河)里当时有一种叫巨鳌的海兽,在人们捕捞鱼虾时,经常伤害人的性命。为了确保庶民的安全生产,女娲带领水性好的渔人下决心捕杀巨鳌。经过一番惨烈的搏斗,女娲捕杀了巨鳌,她将鳌肉均分给大家共同享用。当她看到巨大的鳌壳可以避雨时,心有灵犀。经过一番思考,她利用巨鳌巨大的背甲为屋顶,四条坚硬的鳌足立四极(撑起屋顶的四根柱子),给她撑起了一座奇特的宫室。鳌壳宫室建成以后,女娲因此受到了启发,她便发明了用树木立四柱,搭建茅棚的新式建筑。使人类的栖身场所从天然洞穴进化到人工建造的房屋。半坡时期的蘑菇形草寮实际上就源于女娲发明的鳌壳建筑。

三、 “杀黑龙以济冀州”,其他书友正在看:。好地方总是有人羡慕,也会有人嫉妒,甚至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想来侵占。冀的北面昭余泽畔(山西祁县一带)有一个共工部落,部落的头领叫康回,蛮勇好斗,相当厉害。康回天生水性很好,从小就喜欢在昭余泽里玩水,一跳入水中,便如蛟龙一般。人们称这位皮肤乌黑的头领叫“黑龙”。他和人打架,总是喜欢用水攻。因为擅长用水的缘故,他称王以后,连官制都是用水命名的。当中冀地方兴盛的消息传到共工以后,人们都非常羡慕。那个康回,更是垂涎三尺!为了侵占富庶的中冀地盘,康回发动了一场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冀百姓带来了巨大灾难,女娲不得已消灭了康回。也就有了“杀黑龙以济冀州”的神话。

四、“积芦灰以止**”。康回水淹中冀以后,给中冀百姓带来了很大的水灾。杀了康回以后,女娲开始带领部落庶民治理水患。她让庶民们到山海滩里割了几十万担芦草,用她补天时发明的石灰和黄泥搅拌(三合土),垒堤造坝,止住了泛滥的**,保住了家园。自后,每当暴雨洪灾来临,人们就用此法治理,堵住流向洞穴的洪水。积芦灰,止**,确保了中冀庶民有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女娲治水之法亦被后人一直仿效沿用。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垒堤筑坝的材料不同,但基本方法没有改变。帝尧之臣鲧治理水患,用打坝筑堤去堵肆虐的洪水。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沿用女娲之法,筑造了举世闻名,历史悠久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将水害变成了水利。直到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人们还在继续沿用造堤筑坝之法,变水害为水利。(现代的筑坝,虽说不是芦草拌石灰,钢筋拌水泥则同出一辙。)

女娲先祖还以她睿智的思维和勤劳的双手,进行了许多发明创造。

一是“为女媒,置婚姻。”她始创了华夏人类的婚姻制度,规定了“一人一偶”“男到女洞”的婚姻规范。对于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类进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原始蒙昧时期,人类从来就没有什么婚姻,只有动物的生理本能,男人和女人之间的交媾是随心所欲的。女子遇到男子,无一不可使他为我之夫。男子遇到女子,亦无一不可使她为我之妻,交媾不分是谁,不分场所,非常随意。人们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非亲男女同居一洞穴之中,交媾非常混乱。即使人类进化到了集体劳动,共同生活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