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桑泊行> 第四十五章 风暖彤庭尚薄寒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五章 风暖彤庭尚薄寒(1 / 2)

一夜朔风,眼下却是晨日晴好。日光虽看似炽烈,实则周遭冰冻三尺,握着长戈刀剑的一双双手,早已满是冻疮,乌青发紫。

南军虽难忍北地苦寒,但昨日一役,瞿能攻破张掖门,虽之后引兵退出,却也大振了军心。今日大将军亲自出马,必将大胜,一举拿下北平。

李景隆望着眼前高耸的城楼,回想二十年前,父亲亲自督造重修,将北平城墙加固,增设箭垛。可又曾想到,今日自己的儿子会站在这座城池的面前,亲自将它攻破。

日光越发刺目,将那城墙映照得明晃晃。李景隆觉得有什么不太对劲,却又说不上。

城墙上的守军仍是昨日的样子,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远远可以听见燕军大旗猎猎的声响。

“大将军,城墙……城墙有异!”前哨慌慌张张地奔回来。

李景隆再次抬眼望向那城墙,青砖之上似是敷了一层闪耀透明之物,在越来越大的日头之下,莹莹有光。

“大将军,是……是冰……燕军以水浇城墙,如今皆冻成冰,光滑不可攀爬……”那前哨小心地打量着脸色越来越难看的李景隆。

“攻城。”李景隆打断他,死死盯着宛若为琉璃所包裹的城墙。

……

昨夜一宿急雨,近天亮的时候才停歇。桐柔原以为今日经筵停了,岂知太监传话过来,日讲经筵照旧。

她倒不需额外准备什么,只是要去后殿东房将墨砚、茶水备好。经筵之后皇上多半会去那里写字,还有可能召阁臣看字。

将炭火新添了,屋子里暖意融融,很快她就听见脚步声近,急忙退至外面。

隔着帘子的缝隙,隐约可以看见里面的情形。

朱允炆提步入了东房,按例祭祀九小龛。龛上羲、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尚有左周公、右孔子二龛。殿中宦官引导皇上行礼的呼礼声传来,三拜一叩礼。

桐柔晓得,此刻阁臣与讲臣们,则站在文华殿外的月台左栏干边等候。殿檐门未启,等着皇上行礼毕,才可转入前殿。

召令儒臣进讲经史,解读治国理政是自太祖就沿袭的做法。桐柔听他说过,当初儒臣进讲《尚书》无逸篇之时,明太祖曾说:“自古帝王无不以勤而兴、以逸而废,为人君者当警钟长鸣,善始善终,不可稍有懈怠。”

莫说懈怠,当今这位皇上只怕更为勤勉。除了召董伦、方孝孺等人经筵,尚有日讲,从无间断。

风暖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桐柔将这位正学先生的诗句在心里默默诵了诵,觉得十分妥帖。

不久听见前殿门开启,文臣入内,进川堂。

具体说些什么,她这里并听不清楚,大约是《大学衍义》和《贞观政要》。立得久了,腿有些酸,她的目光转去廊外。

秋末冬初,庭内一株枫树朱红已老,昨夜经了风雨,叶落一地。

姐姐不知眼下正在何处,可曾添衣?爹爹又不知执铃游医于何处,身子可好……她托人带出宫的东西,也不知他们收到没有……

恍惚着,就听见川堂处的动静。应是文臣退回前殿少舒,而皇上已入后殿东房。

瞧着太监奉茶入内,桐柔晓得,必是皇上又召了方孝孺入东房议事,此刻不可有人入内打扰。

眼下皇上勤于改制,日夜操劳,近拂晓方睡下,天亮又起身。

改制之策,她并不是十分明白,只略略晓得新帝登基后,常与方孝孺讨论周官法度,倾心于治国经邦之道。近日又忙于《皇明典礼》,对皇室礼文重新勘定,涉及朝廷、东宫、王府的官制亦需改定。

而北方燕王的靖难战事,他似乎并不十分关心。时不时召齐泰黄子澄入来,过问两句也就罢了。

打仗的事,桐柔就更不明白了,且在齐黄二位大人口中,这场战事兵力悬殊、李景隆用兵如神,不足以令人忧虑。

她只愿这场战事当真如他们所说,很快就会结束,并不会危及京师。而爹爹和姐姐也定会安然无事……

卷帘声响,东房侧面走出二人,正是皇上与方孝孺。显然是皇上邀请方学士同阅庭中花木。

二人一前一后,仍在低声说着什么。朱允炆时不时驻足,似是观赏秋木红叶,其实正仔细听那方学士低语。

庭院中寒意萧瑟,桐柔手里拿着朱允炆的氅衣,却又不好上前打断,只能在廊下屏息候着。

身旁树丛里一阵悉索之声,她急忙看去,只看清一个雪白毛绒绒的大尾巴。

她好奇张望,那尾巴哧溜一声也收进树丛中,不一会儿探出一张尖尖的面庞,眼眸漆黑却极为灵动。

狐?

桐柔尚未看清楚,猛听一旁侍卫喝道:“谁?!”

那小狐忙缩进树丛里,立刻没了踪影。

不远处的朱允炆和方孝孺循声望过来,方孝孺一脸不悦,“何人惊扰圣驾!”

那侍卫忙跪禀道:“卑职该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