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分,有的太监到地方上连老百姓养一只鸡也要收税,结果多次激起民变。 万历的第二个大缺点是懒,曾创造过三十年不曾上朝理事的记录。但这个“懒”比起“贪”来只能排在第二位。据说,当时他百事不理,大臣送上的奏折往往几个月得不到批示。但他派出矿监送上的奏折,往往早上送进去,中午就批回来,可谓神速,传到宫外,一时间成为笑谈。 这样自私自利的人会理睬百姓生死,国计民生么!会纠结母后当年的风流韵事么!他心中只有钱,那么他召见自己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只这片刻功夫,辛明脑海中已经转了好多念头,此时他已经被锦衣卫拖到宫殿之外。辛明猛地大叫起来,“圣上难道不想知道当年张居正万贯家财的去向?难道不想知道当年富可敌国的辽王财产被张居正转移到哪里去了?” 辽王是太祖的儿子朱植,传了七世,到万历父亲隆兴时代极为荒淫暴虐,被人举报之后抄家。这事情与张居正没半点关系,可有奸佞小人诬陷张家,说当年辽王府被抄家时,“金宝万计,悉入居正府。”辽王的后代也出来做伪证。本来极荒谬的诬陷,居然被有聚敛癖好的万历深信不疑,这也是导致张居正被抄家的直接原因之一,可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万历皇帝一直浑浊无神的眼睛忽然有了光亮,高声道:“把这厮拖回来。” 几名锦衣卫把辛明又拖回到宫殿当中,万历问道:“你知道当年张居正的家产?” 辛明跪在地上定了定神,知道自己终于说对了路子,其实张居正哪有什么万贯家财呢!史书记载张居正不算是清官,当然,清官的标准得是海瑞这种,毕竟从张家搜查折买家产一共也得了十万两银子。但按着同时代贪官敛财的标准,张居正身居高位,家族又如此庞大,十万两银子的家产真心不多,比起同时被抄家的冯保只有几十分之一,比起之前大贪官严嵩,更是不值一提。所以,万历皇帝才不相信,到处搜寻不到,甚至怀疑张居正可能把财产放在坟墓中,差点把张居正的坟墓给掘开。 而近代一些文人研究历史,竟然说万历是因为发现从张居正家里抄出来十万两银子,对一直认为老师是清官的信念崩塌,觉得老师言行不一,受到刺激后,才疯狂敛财的,这真是没见过世面的腐儒之见。 辛明跪地叩首,开始编故事,说道:“罪臣先祖曾做过张居正的家人,帮助过张居正转移财产,张居正临死前把这串佛珠赠给先祖,说自己死后恐怕会遭到清算,等日后风平浪静,凭此串佛珠找到张家后人,把财宝给他们。” 万历静静听着,表情虽然平静,不过,手中佛珠转动的越来越快,表明他心情很不平静。他自来就不信当年张居正的家财会如此之少,现在终于有了线索。 “你在撒谎,张居正有如此多财富,为何不直接告诉儿子,反到托付你先祖,一个外人?”万历皇帝慢慢询问,他固然热切得到张居正的家财,但也不代表他会被人轻易欺骗。 辛明不慌不忙的道:“张居正不敢告诉儿子,正是害怕他们泄漏,试问有几人能经得住锦衣卫的酷刑拷打?” 这说的也有道理,当年锦衣卫对张居正的家人异常惨酷,他的儿子都是文弱书生,哪经受得了这些酷刑,长子张敬修被逼的自缢身亡,还有家属几十人瘐毙在诏狱当中,情形很惨的。最后也没拷问出来银子下落,在万历想来,如果张居正早把藏银之处告诉儿子,那才是真的蠢。 “你先祖见过这批财宝?”万历问。 “见过,我曾听先祖说过,因为银锭太多,便制成了三百银火盆,便于储运。”辛明慢慢道。 这一下,万历可信了一大半,因为当初辽王后代诬告,就说了三百银火盆的事情。当时张家已经被监禁,这奏折只有自己看到。他却不曾想,这荒谬之言已经被记载在史书上,被后世千千万万人看到,他的愚蠢贪婪也被后世千千万万人知道。 “藏银的地点呢?”万历问。 “在南方海外的一个孤岛上。”辛明回答。 万历脸上神色一变,怒道:“胡说,本朝历来海禁,张居正那么多财产怎么运到外海的,他怎么知道海外行船的路线的?” 辛明道:“张居正贵为首辅,自有神通把财产运到海外。而罪臣先祖和罪臣都曾到外海游历,对海外的行船国度语言都很熟悉。” 万历冷笑,显然不信,辛明才多大,十八九而已,敢说对海外国家语言都熟悉,这不是胡编么?他转头对身边一个太监道:“去把汤若望请来。” 辛明听到这个名字心中一动,汤若望是西学东渐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天启年间最有名,因为明朝的红衣大炮就是他监制的。 片刻功夫,一个白皮肤,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跟着太监走进来,见到万历手抚胸口行礼,也如大臣一般口中称颂,“皇帝万岁,万万岁。” 万历指着辛明对汤若望道:“他说他去过海外万国,也知道万国语言,你问问他可是真的?” 汤若望转头对辛明叽叽咕咕说起来外语来,辛明当然听不懂。汤若望是德国人,辛明哪懂德语。汤若望又换成葡萄牙语和法语,辛明还是不懂。汤若望耸耸肩膀,表示无奈,万历的脸色登时难看起来。 辛明忽然也叽叽咕咕的说起来,汤若望一怔和辛明对话,两人一问一答,唧唧呱呱说了好一会儿。万历和周围太监、锦衣卫都不知所云。 片刻之后,汤若望对万历行礼,用生硬的中文道:“圣上,这人懂得英格兰语言,这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