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拥而上的波斯大军如同天崩地裂一般,像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泥石流,滚滚而来。
端坐在黑骏马布西发拉斯背上的亚历山大并不惊慌,但同时他似乎也没有摆布兵力应对的打算。
而是将目光投向托勒密。
这位麾下战将在与皇帝短暂对视之后,胸有成竹,轻轻点了一下头,驱动战马如同疾风而去。
......
自从将黄金战车交还给波斯巴克特里亚总督贝苏斯之后,托勒密便一直闷闷不乐。
众将领不敢问他原因,便向曾经跟随他一同前往的伙伴骑兵军徽骑兵官和战旗手进行打探,均未能够获得确凿的答案。
军中皆传颂大将托勒密只身面对百万波斯大军面无惧色,反倒无情地奚落波斯皇帝手下的重臣。
这流言反倒为他赢得了空前的声望。
可他却毫无应有的高兴表现。
在长达数十天的时间里,托勒密一直在思考对付波斯战象集群的办法。
这些嚎叫震天的庞然巨兽留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与强烈的震撼。
--不是恐惧,而是担忧。
亚历山大及麾下诸位将官,完全清楚战象的威胁,他们乐观地认为可以从两次“希波战争”之中找出答案。
要知道当时的即便是波斯海军的运输能力依旧有限,登上希腊半岛的战象寥寥,斯巴达或雅典人面对的战象只是数十万波斯大军之中的零星点缀。
只要依靠精锐伙伴骑兵的侧翼冲锋,对着战象薄弱部位,或是背上塔楼中的驭手投出致命的标枪即可,现在这样想法显然过于简单甚至天真了。
本次在高加米拉平原上演的是一场集群战象集团的冲锋!
密集阵型将会使得战象背上波斯人的远程打击密集而犀利。
战马从战象阵中穿行,将面对至少两面的夹击。
坐骑体型上的差距,令一名骑手向上仰攻多名居高临下的敌人,并且一边驾驭战马的同时,还要抓住闪电般、转瞬即逝的冲锋交错的一瞬间之机会。
成功率简直微乎其微!
一次御前会议之中,托勒密讲述了自己的令人不安的想法。
毕竟他是作为一个真正见识了波斯集群战象威势之人。
这是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会议。
亚历山大的伟大之处再次展现。
听了托勒密的陈述之后,他立即明白了其中蕴含的元素:显然马其顿联军的将领们对战争的困难,想象得过于乐观了。
他们将在面对大流士的战象集群时遭到重大的挫折。
当所有将领注视着皇帝如何解决问题之时,亚历山大再次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举动。
“你的担忧和意见非常正确,智慧的托勒密将军。”他如是说到:“那么应对波斯人最强大的部队的艰巨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将可以训练并使用任何部队,只要不超过全军数量的五分之一即可!”
这是一个惊人的决定,这意味托勒密可以单独使用超过一万人的混合兵种,而不受到皇帝本人的制约。
在纪律严明,战阵整齐的希腊式战法时代,绝无仅有!
自此之后,众将领在私下议论纷纷,大家普遍认为托勒密是继赫费斯提翁之后的军界三号人物,深得皇帝本人无可附加的信任!
也正是因为如此,亚历山大将一这个大大的难题回传给了托勒密,他无法拒绝,只能抗下此番重任。
三千名敏捷的步兵,一千名骑兵以及一千名投枪手被优选出来,直接划归托勒密指挥,他将这些人组编成为一个单独的兵团,进行了大量严苛的训练......
而今日,正式检验成果的时刻,阻挡住波斯战象集团的冲锋,便能够稳住重装步兵阵线,同时大大打击波斯人的气焰。相反,这些体重巨大的猛兽,将会践踏马其顿方阵,不同程度上破坏己方阵列,战争的天平将会偏向敌人。
托勒密示意身后的副官下令,整个特种兵团的两声号角响起,六名骑兵高高擎起了蝮蛇军徽,这个军徽乃是托勒密本人独创的,同时象征狡诈与力量!
混编集团开始向着波斯人猛扑过来的战象集群冲锋而去。
托勒密一马当先,与军徽队伍并肩行进。
波斯人禁不住吃了一惊,对他们来说这无异议自杀行为。
待到双方仅仅距离一箭之地的时候,波斯驭象人惊讶的发现,战况并非如预期的那样。
托勒密带领的骑兵似乎完全不惧怕己方战象的嘶鸣之声。
他们怎知道,在无数日夜的训练之中,托勒密命令士兵用布条堵住号角孔的一半,在战马的耳边模拟战象的鸣叫,另其早已适应。
至于那庞大惊骇的身材,更是容易对付,只需将战马的双眼蒙住,由骑手作为指挥,反复地进行冲锋训练即可。
战马再过聪明也不过是受人驱使的畜生而已!
此时交战的胜负就看勇士们的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