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万历驾到> 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很生气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很生气(2 / 3)

宗袭封衍圣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远、孔万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迁后,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于阜昌三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为衍圣公,主持曲阜孔庙祀事。伪齐政权被推翻后,金熙宗于天眷三年继封孔璠为衍圣公。

其后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袭封衍圣公,是为北宗。

后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随金政权迁往汴京,曲阜孔庙则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占领曲阜,先后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为衍圣公。这样,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一个衍圣公。

虽然各有一个衍圣公,但是元和金的衍圣公其实是出于一脉,孔家南北二宗也是兄弟。

元太宗五年,蒙古骑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圣公孔元措被元政权所得,仍封孔元措为衍圣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在这个时候,孔家北宗完成了合一,正式成为了北宗。

元朝统一,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九年访查孔子后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师,孔洙让位于曲阜宗子,忽必烈对孔洙大加赏识曰:“乃真圣人后也。“于是命孔洙为国子监祭酒、承务郎兼提举浙东学校事,赐护持林庙玺书,免去衍圣公封号。

从这个时候开始,衍圣公的爵位彻底落入了孔家北宗,与南宗就没什么关系了。

到了明末,天下大乱,江淮一带打了一个沸反盈天,蒙古人、张士诚、陈友谅、朱元璋,在江淮大打特打,战乱的时候,孔家南宗就更没落了。

相比较起来,北宗被战乱骚扰的就少很多了,等到朱元璋北伐,北宗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旨册封了当时的孔家北宗为衍圣公,孔家北宗再一次成为了大明的衍圣公。关于这件事情朱翊钧前世还看到过一个传闻,那就是关于孔家北宗的DNA。

经过检测,孔家北宗其实已经不是孔子后裔了,而是一个叫做张仁玉的蒙古人冒充的。

事实上真假朱翊钧不得而知,不过孔家北宗亲元是肯定的,至于孔洙让位的事情,朱翊钧也就一笑置之,这种事情谁相信谁就是傻蛋了。

孔家南宗是什么身份?随着南宋南迁的,北宗呢?一直在北方。

这一支的孔家是元的孔家,现在元统一了天下,会立南宗的孔家为衍圣公?开什么玩笑,一旦孔洙不答应,那整个南宗孔家估计就灭门在即了。

事实上孔家北宗这些年一直在打压南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在江淮战乱的时候,北宗也没伸出援手,大明一统天下,册立了北宗为衍圣公,也没见帮帮南宗。要知道南宗被朝廷册封,那都是弘治间了。

弘治十八年,衢州知府沈杰奏言:“衢州圣庙,自孔洙让爵之後,衣冠礼仪,猥同氓庶。今访得洙之六世孙彦绳,请授以官,俾主祀事。”又言:“其先世祭田,洪武初,轻则起科,后改征重税,请仍改轻,以供祀费。”

帝可之,正德元年授彦绳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并减其祭田之税。

从这段记载就能看得出来,孔家南宗过得有多惨了,“猥同氓庶”的形容足以说明。可见南宗不但没得到北宗的帮助,还被人给打压了。

即便是有了上奏,也不过是封了一个翰林院的世袭五经博士,给了一些祭田,减免了祭田之税。

原本朱翊钧没想着大动干戈的,让徐德去就是告诉孔尚贤,别嘚瑟,孔家不是只有你们一家,还有一个南宗。如果这一次不同意纳税,那就废了你们。

只不过孔尚贤连徐德都不见,想威胁都威胁不到了。

朱翊钧这个时候就生气了,真的是生气了,毫无骨头的孔家,居然还如此颐指气使,居然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朱翊钧很想拎着孔尚贤的衣领子问问他:跟谁俩呢!

要知道朱翊钧对孔家就没什么好感,如果说墙头草,谁来了就捧谁臭脚,包括女真蒙元甚至后来的大清,为的是家族传承,不得不为之,是皇家没保护好你们,现在你们这样子给谁脸色看?

况且孔家是什么人家?一项倡导忠义理智信,忠排在第一位。

你们享受着天下百姓的供奉,享受着皇家的礼遇,凌驾于整个天下的百姓之上,你们的忠呢?

为了取悦忽必烈,孔府派出大儒张德辉与元好问等觐见忽必烈,跪请他为“儒教大宗师”。堂堂华夏“圣学”,竟然请得一位双手沾满数千万汉人鲜血的酋首来做大宗师,孔府真正实现了“以德报怨”的最高境界。

孔府衍圣公中最具与时俱进顺应大势素质的,莫过于明末孔府衍圣公孔胤植,朱家待他那真是没得说,此公本非嫡传,却不但受封衍圣公,还先后被加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可谓“君恩如山”。

可李自成一入山东,离曲阜还远着的时候,孔府就出朱示,令人供奉大顺国永昌皇帝龙位,并献马献银,跪纳印信。

哪晓得这回换主急了点,没几天,大顺军跑了,来了清夷大军,这位三姓衍圣公知错就改,即上《初进表文》,向清廷表忠心,称颂清帝“山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