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三国之贼吞天下> 第六章 大势迫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章 大势迫人(1 / 2)

王粲作为王家的嫡子,其父正是当初那个拒绝了何进提亲的王谦。要知道当时正是何进全盛之时,论地位与现时的董卓也不妨多让,虽然权势略逊,但声望却远非董卓可比。可即便如此,当何进表示要把女儿嫁到王家时,竟然被王谦断然拒绝,而何进只能忍气吞声,丝毫奈何他不得。由此亦可见王家在地方上的声望之隆。

王粲年龄虽小,但却自幼有“神童”之名,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即便在诸多大儒中也颇被赞颂。以他的家事,再加上过人的本领便是在朝中找一个闲散官职也未为不可,何况是做一个小地方的县长?自然更没有人不识趣的去反对。

王粲的职位很快便敲定了,但此事事关重大,仅靠他一人,总归有些不保险。许康又从自己的手下中调出十人辅佐于他。

这十人都是鸿都门学的学子,不仅学问深厚,而且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刚巧可以补王粲之不足。

鸿都门学此时已经解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初它本就是在汉灵帝与十常侍的鼎力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后来随着汉灵帝驾崩,十常侍伏诛,鸿都门学也彻底失去了支持,逐渐被打入了冷宫,最后变成了名存实亡的存在。

很多学子眼见出路被断,只得纷纷离开另谋生路。当然也有一些相信许康,或者不甘心就这么回家乡的人选择留了下来,许康也尽量为他们安排工作,至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许康也一一养了起来,供这些人在家继续做学问。

而这样的学子许康家中一共养了两百多人。

可惜的是鸿都门学的学子在官场中已没有了出路,否则许康也不用求蔡邕来找一个区区县长职位的人选了。

十人中领头的是许康的便宜兄弟许世,他如今已是许康的绝对心腹,对许康也是忠心耿耿。许康的很多秘密都已经告知了他,当然此行的真正目的也不例外。

如果说董卓是长安城明面上的皇帝,可以掌握任何一个人的生杀大权,甚至包括朝中的大臣。那么许康就绝对可以称为长安城地下的皇帝。

五熊帮的异军突起掌控了长安城内所有的地下势力,已经可以让许康轻易掌握每一个朝中大臣的家中情报。

比如王允结交朝中大臣的对话以及秘密宴请吕布的地点,甚至杨彪,皇甫嵩等凉州官系何以如此沉默等等。

既然五熊帮可以做到这些,那么要将一百万担粮食悄悄运到渭水河边自然也不是难事。

而此时在渭水河边也正有一支商船队在静静的等待着。

大河帮因沟通黄河和渭河水道,为凉州军运来了各种急需的军事物资,已经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获得了渭河水系的航运权。

这也是为何当初许康要在渭水河边挑选城市的原因。而且也只有通过水系的运输,才能保证这一百万担粮食能够安全的悄悄转移。

转移完粮食,许康立刻命五熊帮的帮众在雍州地界暗中散布消息,就说京城内已拨出数十万担粮食进行赈灾,但由于灾害面积过大,赈灾的范围只局限在长安城附近,让周围的灾民尽快赶去。

饥饿的民众根本就无从分辨这个消息的真伪,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下纷纷向长安城进发。

做完了这一切,许康立刻命五熊帮潜伏下来,不得再有任何行动。因为下面就是朝堂上的较量了,他手上的这些势力已经毫无用处,现在潜伏正好可以消除他动过的手脚。

许康现在虽然拥有将军的职衔,若是到地方上,自然可以横吃一片。但在长安,几乎随便出来一个大臣都可以捏他一下。所以他要想在朝堂上有所建树,困难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在许靖弃官潜逃的大背景下。

因此许康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凭借大势所趋的压力迫使局势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具体的方法如下:

随着第一波灾民的到来,蔡邕立刻上书朝廷,要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同时他也呼吁其他朝中大臣慷慨解囊,当然他自己首先捐出了五千担粮食。正是由于朝中大臣们的仗义相助,第一波的灾民才被妥善安置起来。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法,就在朝中大臣们讨论如何迫使董卓放粮救灾时。

得知第一波灾民被安置,原本此怀疑态度的灾民也纷纷行动起来,长安城外的灾民越聚越多。

许康眼看局势已经差不多了,立刻上书道:“鉴于长安城外灾民过多,要求朝廷下旨命各地县城严格控制灾民,禁止他们迁移。否则若让这些灾民全都涌到长安城内,一旦他们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恐怕很容易引起民乱。”

董卓听完顿时大惊,如今的凉州兵大多分布在潼关一线,长安城内的守军不足五万人,而且战力参差不齐。若真有几十万难民暴乱的话,恐怕长安难保。

就在董卓准备这么办理时,蔡邕的上书却让他再次陷入两难境地,“若此时阻止灾民入京,无疑是彻底断了他们的希望,恐怕灾民们会立刻造反,到时候整个雍州都要乱了。”

董卓左右为难,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处理。

幸好许康又上书提出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