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康为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狠狠的灌了下去。
这时蔡邕已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好了躁动的心情,举起手中的册子道:“这上面的都是真的?”
见许康点头,蔡邕激动的道:“可是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粮食?”
“师傅好像忘了我‘财迷’的称号了,这些都是我这两年存下来的积蓄,一共一百万担粮食,应该可以救助不少百姓。”
蔡邕脸色潮红,当初为了这个财迷的骂名,他甚至一度不许许康踏入蔡家大门。没想到如今天下百姓有难,许康竟舍得用全部财产来解救,不免有些汗颜,继而又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真的愿意全都拿出来?”
“本来就是为了今日所用。”
“什么?你知道天下会有今日之难?”
许康一愕,含糊道:“这个我若说知道,师傅信吗?”
“信。”蔡邕激动道:“现在你说什么为师都信。”
许康翻了个白眼,道:“不管怎样都好,现在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粮食。”
“对对。”蔡邕马上忘了刚刚的话题,焦急道:“我这就把此事上报给皇上,让朝廷大臣们将粮食分发到各县去。”
许康阻止道:“若可以这么做的话,我又何必来烦扰师傅。由我直接交上去还不是一样。”
蔡邕立刻尴尬道:“你说的对,这件事确实应该由你亲自去做,皇上肯定会重重有赏的。”
许康叹口气,道:“老师,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并不在乎朝廷的赏赐,我要的只是如何将这些粮食真正用到需要它的人身上。”
蔡邕一愣,道:“你的意思是?”
“若是把粮食上缴,由朝廷分配的话,不知要有多少被挪用贪污。老师,你真的放心这么做吗?”
“可是,不这么做,单凭我们又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粮食?”
许康自然有自己的救灾方案,他早已料到会有今日之灾,所以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可是若是由他单独将这批粮食放出的话,必然会引起董卓和朝廷内一些有心大臣的怀疑,到时候好事也会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既可以成全自己的名声,又不至于引起董卓杀心的办法。蔡邕很快就进入了许康的视线之中。
一来是因为蔡邕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仕林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二来则是因为他为人迂腐,容易掌控。这话对蔡邕虽说有些不敬,但却是事实,董卓信任蔡邕,恐怕也多少与此有关。
“我想在关中地区找到一个小县,把粮食先囤积进去,然后对外逐步散布消息,就说我们在这里救灾放粮,让灾民们自己往我们这里聚集。”
“你打算在什么地方囤积粮食?”
许康拿出一份地图,道:“这里,平城。此城位于渭河上游,又处在关中平原内,从洛阳迁移来的百姓大多分布在四周,若我们在此囤粮,救助起百姓来也方便许多。”
蔡邕仔细研究了一下,道:“这里太过偏僻了,而且城池也不大。灾民们大多饥寒交迫,如何走得了这么多的路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地形偏僻才不容易暴露。再说百万担粮食看上去不少,可是要想救关中数百万灾民度过冬天根本是不可能的。若是我们每一个都救的话,结果只能是一个也救不了,如今也只能尽我们所能,救一个是一个了。”
蔡邕沉默着,显然有些犹豫不决。
许康又道:“这样吧,师傅可以和朝中大臣商量一下,让沿途的县城先为这些饥民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和食物,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灾民来到平城了。”
蔡邕想不出别的方法,只得点点头,道:“那我们该如何控制平城?”
许康心中苦笑一声,道:“这要看师傅的本事了,你手下弟子无数,能不能找出一个可信之人做此城的县长。”其实在许康的心里,他本来是有人选的,那就是是荀攸。而且当他把这件事告诉荀攸时,荀攸也很激动的答应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许康准备实行计划时,荀爽突然病逝。荀攸无奈,只好回家帮忙料理荀爽的丧事去了。
这时候方才显出许康手下文臣的缺乏,除了荀攸外他竟然再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此事的手下了,如今也只能找蔡邕帮忙。
蔡邕来回走动着,嘴里念叨了几个名字,但又自己否决了,突然双手一合道:“有了,我想到一人,定可胜任此事。”
“谁?”
“山阳王粲。”
“他?”许康自然也听过王粲的名头,他是建安七子之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是,他可靠吗?”
蔡邕打包票道:“肯定没问题。”
许康也想不出其他人选,只得先让蔡邕将王粲找来询问。
谁知王粲一到,许康却吓了一跳。
此时的王粲年不过十五,再加上体弱多病,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小,竟似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