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历史军事>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 第220章 流民大举赴缅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0章 流民大举赴缅甸(2 / 4)

春耕》赞颂诗:布谷声中水满溪,南畴北陇把锄犁;劝农不费田官力,腰鼓一声人自齐。

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湖广通志郧阳》说:十堰在县(郧县)南,因溪作十堰以溉田。其通志专门记载《郧阳十景》:天马崖高,摘星坡峻,南门晴望,十堰春耕,萧寺留题,仙宫遗像,武阳神洞,盛水灵泉,龙滚滩声,沄洲雨意。

这证明,只要不横加干涉,郧阳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时的官府开始屯田,并于成化十四年将十堰的土地发给官军,令其一边驻防一边种地。当年夏天,共计收获稻谷、小麦等粮食三千五百九十石三斗八升,之后这些粮食被统一集中在郧阳的大丰仓。

明朝嘉靖元年《湖广通志郧阳》说:“本府在成化八年(1472年),田一千五百一十四顷五十二亩九分,赋一万二千九百二十五石四斗四升。”而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时,郧阳辖区内外地移民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居民数量,军屯耕地超过民间耕地。

军民杂处乐耕锄,总属中丞保障余。军民杂处乃郧阳特色,中丞乃巡抚别称。

从几乎荒芜的原始森林到有人居住再到后来的繁荣,这期间肯定离不开人类的聚集和繁衍。

秦巴山区自陕甘省略阳、凤县至湖广省郧西十二县连片的南山老林,由陕甘省宁强、褒城经四川而至湖广省竹山、竹溪、房县、兴山、保康十八县连片的巴山老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均长势良好。

郧阳府志记载:湖广、河南、陕西三省间,又多旷土,山谷扼塞、林箐深密,中有草木,可采掘食。”

左义贵对宗泉贵说:“想让这些人移民,要么像当年的项忠一样,在镇压荆襄流民起事时使用强硬手段。”

荆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间(1426-1487 )为土地兼并或租税徭役所迫而逃入荆襄山区谋生的农民。

他们千百为群,开垦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称棚民,成化年间集众一百五十万,在孔门子弟的引导下,官府视之为“盗贼渊薮”。

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领刘通(号刘千斤)联合石龙(号石和尚)、刘长子等,在房县立黄旗聚众起事,称汉王,攻襄、邓,屡败官军。明廷派工部尚书白圭为提督湖广军务,入山进讨。次年闰三月,刘通兵败被擒,十月,起事失败。

由于孔门子弟想独占这里的矿产资源,所以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强制附籍与发还原籍的政策,导致成化六年流民第二次起事。右都御史项忠受命为总督,俘其首领,并勒令流民选丁,戍湖广边卫,余归籍给田。在官府强行驱迫下,流民不前即杀,戍者舟行多疫死。

朝廷为防事态扩大,于成化十二年派左都御史原杰抚治荆襄流民,设置郧阳府与湖广行都司,流民附籍后,垦辟老林,从事农作,开发资源,荆襄山区逐渐民户稠密、商旅不绝。

项忠,正统七年(1442年),考中进士。授予刑部主事职,晋升为员外郎。跟随明英宗北征瓦剌,兵败被俘。瓦剌人命令项忠养马,项忠乘敌军不注意挟持二匹马往南奔逃。马跑不动了,项忠弃马,光脚徒步走了七天七夜,才到达宣府。

景泰中,项忠由郎中提升为广东副使。天顺初年(1457年),任陕西巡察使。不久因母丧,辞官回家服丧,陕籍军民纷纷到朝廷请求留任。得到英宗同意。

天顺七年(1463年)因陕西连年遭灾,项忠命令开仓,以180万石粮食救济灾民,并奏请免陕西税粮91万石。

天顺七年(1463年)十一月,朝廷以大理卿召项忠赴京,陕西父老又一次要求朝廷挽留项忠,英宗将项忠提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

当时西安水质多碱不能饮用,项忠组织人力开龙首渠及皂河,引水进城。又疏浚泾阳郑、白二渠,灌溉泾阳、三原、礼泉、高陵、临潼五县田地七万多顷。

不久,居住在洮(洮州,属甘肃省)、岷(岷州,在甘肃南部)的羌族起事。项忠上疏说:“羌族入侵,目的在劫掠财物,如果将他们全部杀尽有伤仁慈,只是抚慰则不能显出大明的威武,请让我视机行事。“

英宗同意后,项忠率陕西子弟兵到边境占据险要之处,摆好阵势,要讨伐羌族,其实只是虚张声势。羌族首领见项忠声势浩大,吓得一一投降,项忠的机智用计,使边境百姓安居乐业。

成化元年(1465年),项忠为整饬军纪及选拔武官,上疏说:“三边大将遇敌逗留,虽云才怯,亦由权轻。士卒畏敌不畏将,是以战无成功,宜许军法从事。庙堂选拔将才,一年多来没有一人应诏。陕西民风强劲,古多名将,难道如今就没有人才吗?其原因在于武将不能答策罢了。现今学校中的生徒善于答策者百人之中也不过一二,为何要以此要求武人呢?“

宪宗认为项忠的意见正确,允许项忠在实际工作中选拔武将。

成化元年(1465年)七月,鞑靼毛里孩扰榆林,八月扰延绥(治所在今陕西绥德),项忠与彰武伯杨信合力抵御,大败。毛里孩深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