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唐末农民起义,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黄巢,名气响,诗也做得好,当然最后事儿也闹得挺大。
然而作为唐末起义的带头大哥,首推却是王仙芝,这个和黄巢一样的盐贩子,用实际行动揭开了唐末动荡不堪的序幕。
仔细数来,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农民起义,其倡导之人竟都不属于农民,他们或是落魄的小吏、被排挤的官僚、混迹江湖的盐贩子、失意科举的书生等等,却唯独没有农民阶级参与。
这其实与民性相关,中国的农民本性柔顺,就算被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能忍再继续忍一下。
而此刻的人们已经如同一堆干柴,就差个点火的人了,而这个点火人,往往是那些有头脑、有目的的人们。
他们或是为了谋利、谋官或者是谋取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这些人有头脑,有手段,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在古代而能够被借助的最可靠、最庞大的力量只能是广大农民。
就这样农民们被拉了上去,在无数次战争中艰难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行。
农民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卑微的生命,来完成首倡者的意愿,历史赋予他们推动社会改良的使命,当上层利益阶级已经固化了之后,之后的寒门子弟们,只能通过重新洗牌,才能够实现晋升的可能。
王仙芝没有黄巢的文采,整日里的反抗、走私使其早就放弃了通过科举洗白的途径,他的目的倒是很明确,闹大了好跟朝廷谈判一下,换个大官当当,这样来的快,还不用刻苦读书,多好。
王仙芝带领的军队在游荡中不停地袭扰城池、村镇,他更像是在不停地秀着自己肌肉,向朝廷表达自己的不容易和强悍的一面。
对于内乱,特别是自下而上的那种模式,唐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特别是唐懿宗时期,平定裘甫、灭掉庞勋,屡次胜利的同时没人会仔细研究,大家对内部叛乱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剿灭。
朝廷的速度很快,迅速拨发各镇军队出发。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军的战士们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南下打击敌军,光有兵马可不行,还需要一个指挥攻防专家,否则四镇军卒们熙熙攘攘,没个个主心骨,必然会被轻易击退。
此番上阵对敌的是宋威,从平庞勋、到在西南抵抗南诏的屡次进攻,这位将军也开始变得成熟起来,朝廷的注意力也聚焦于此,一个将星正冉冉升起。
微风吹拂过中原大地上,历史上,这片区域的土地曾饱经了战火离乱之苦,放眼望去,倒塌的房屋、死去的孩童,痛哭的女人,这片充满了战乱疮痍土地之上,马上要迎来一场更为动荡的时代。
乾符三年三月,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崔彦昭罢为太子太傅。以左仆射王鐸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这个唐帝初期的三驾马车终于拉坏了一匹,崔彦昭因病辞去了相关宰辅的工作,接替他的是王铎,这个人此刻你或许还有点陌生,但接下来的历史中,你或许就知道了,这个王铎不简单,其在进入宰辅行列后,就迅速地开始住政,并且在宰辅内部开始分化起来,在南衙内部一股暗流正在悄悄地流淌着。
此时,随着王铎的加入,唐帝时期的三驾马车彻底修复好了,在拉动破损的马车之时,大唐的政局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宰辅们也开始为帝国的命运据理力争和验证着。
一场为延续帝国性命的保卫战,即将打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