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的币值改革终于尘埃落定,规定以铜钱为基本支付单位,杂用金银,换句话说朝廷终于承认金银为法定货币了。
这一法令公布后,朝廷就开始铸造金锭、金条、银锭、银元,与铜钱一起流通。
朝廷规定一两银子折价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一两金折算十两银。
但受币制改革的影响,加上实力商户的哄抬,金银价格暴涨,市场上一两银涨到一千三百枚铜币,金价则涨的更高。为了稳定币值,朝廷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者,又下严令官民之家不得私藏金银,过去拥有的金条、银币必须按照官方汇价予以兑换,否则便是重罪。
李默此前囤积了数百万枚银元,折算成官银超过一百万两,只因他先知先觉,在朝廷禁令出台之前已经将九成五以上的银币抛售了,加上此前金银价格被有计划的打压,这一进一出,获利超过五成。
所得的铜币除了用于汇通和振武制造局,以及大量投资田庄、地产和城市房屋、地皮外,还有数目巨大的铜钱屯在了家里。
铜钱显然比银币更占地方,所以原来的钱库立即被塞的满满当当。
不久之前,为了响应朝廷的号召,李默又叫姜鸢陆续兑换了一部分银币,换回来大堆黄澄澄的铜钱,这一来钱是真的没地放了。
这个情况宁士吉当然知道,最近一直在留心投资的项目,见姜鸢问起,便答道:“我已经谈了几个买卖,有些眉目,回头我把人带来请夫人把把关。”姜鸢道:“我就不问了,这是外事,你看着办,看准了过去跟他说就是。”宁士吉道:“我明白了,回头就请国公爷过目,一旦定下来,就过来运钱,那些啷当货的确是占地方。”
姜鸢道:“对了,说了半天,倒把正事忘了,六娘的规格到底怎么定呢?你倒是拿个主意啊。”宁士吉道:“若不然就比着五娘的来吧,压腰钱多给三成,毕竟六娘小家小户的没什么私房钱。”姜鸢道:“你这样考虑很周全,还有,那日收的礼品你拿给老爷过目,请他点头,能给的也都给她,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日子难熬啊。”
姜鸢刚刚端起茶碗,忽然想到一事就问宁士吉:“吕家兄弟那边定了没有,两个小伙子干事为何磨磨唧唧的。”
宁士吉笑道:“正应了那句话,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二人就一起笑了起来。
姜鸢端茶,宁士吉告辞。
吕本吕石兄弟费心费力搞了一个草案,觉得漏洞百出,就去找朋友帮着参谋,朋友也不大懂就找他的朋友帮忙,找来找去却找到了国子监博士于鹤鸣头上。于鹤鸣号称当世大儒,给前朝哀太子萧纯做过师傅,名闻天下。
老头听说李默要在家里办学,收容将士遗孤,觉得是个大好事就给嚷了出去。
一时惊动了曹皇后,皇后对此事大为赞赏,专门到卫国公府去了一趟,实地查勘了场地,将新学堂命名为千秋学社,鼓励学生们刻苦用功,做国家的栋梁之材,保大夏朝千秋万代。
李默请皇后题写校名,曹皇后推辞了让给于鹤鸣来写,于鹤鸣字写的极好,又号舞文弄墨,不仅为学堂题了匾牌,还撰文以纪念。
并承诺将来会亲自来此讲学。
有皇后和国立中央大学的国宝级教授站台捧场,千秋学社一时声名大噪。
李默一面应付着学堂的事,一面悄没声息地把幕府班子搭建了起来。这件事进行的还算顺利,李默旧部本来就多,加上这一战势在必得,各部门自然是全力以赴。仅仅三天时间,幕府的架构就起来了,在京人员陆续赶来报道,京外人员也在向指定地点集结。兵部(御书房兵科)和吏部通力合作,李默所要的人都开了绿灯,一路放行。
下一步是调兵遣将,准备粮饷。
调兵遣将的活由萧震川去对接,准备粮草军械的活由孙大牙去兵部对接。
孙大牙刚由彭城县令升任华州司马,听到李默的召唤就来了。
除了核心要害的几个人,幕府奉命秘密出京,先去绛州,
李默却还要留在京城,给王皇帝的探子们演两场戏
一场是千秋学社的奠基仪式,这学堂是卫国公首倡,得到皇后娘娘的关怀和指导,又有国子监站台,这声势就小不了,卫国公府为此张灯结彩,着实热闹了两天。
这事办完,李默就进宫向宁是勤辞行。
宁是勤道:“朕见你帮着办学堂,还以为你忘了潞州的事呢。”李默道:“岂敢,臣这么做是为了迷惑王顺德,此番打潞州,臣要出奇兵。”宁是勤道:“仗怎么打朕不管,打赢了有赏,打输了提头来见。”
皇帝如此放权,正中李默下怀。别了皇帝,去向枢密院讨了兵符,李默回到家里,见家宅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便问督阵的文芫:“什么古怪?”
文芫满脸堆笑:“恭喜国公爷,贺喜国公爷。”
说完就冷下脸来不理他了。
小七附耳言道:“嫂子给你筹办好事呢,小青妹妹已经答应委身于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