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文了,这一章卡了两天,最后想了想,不能再多写,估计各位对佛教也不会太感兴趣,多写了,伤脑筋,得不偿失。 (未完待续 ^138^看书网^《^1 3 8 看 书 网^》)所以本来准备写药师经、华严经、楞枷经一些内容。两天长考,只写金刚经一本,将辨佛会结束。
================
郑朗没有感到为难,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盯着大和尚道:“大师法号。”
“晓山。”大和尚继续合了一什。
“龙山寺的晓山禅师。”
“是。”
“临济宗弟子?”
“无门无寺。”大和尚聪明地回答一句。
郑朗又笑了一笑,晓山在佛教史上名气不是很大,但他有一个很大名气的师父,方会禅师。方会二十岁方会因为差役提为钱粮小吏,经营钱粮时出了问题,这是很要命的,轻者自己赔偿,重者会判以刑罚。害怕之下,逃到筠州石霜楚圆门下出家,最后得道,迁于袁州杨岐山开堂说法。所以这一支佛门成为史上有名的杨岐派,后来出过无数高僧,最有名的是活佛济公,被称为整个禅宗五十祖。
但那还是一百多年后的事。
和尚没有承认,无量寿经讲的是西方佛祖阿弥陀佛故事,因为它讲的是行善积德,因果报应,做了好事能入西方佛祖的净土佛国,所以为历代统治者喜欢,在中国百姓心目中地位也很大。
不过它的宗旨与禅派有出入,有太多的宝石香气妙音,这为禅宗最不能容忍的。因此晓山说无门无寺。
禅机说得有理,又能避过此节。
郑朗又说道:“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有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这就是你说的弥勒菩萨弃国捐王来历?”
出自无量寿经第四品,也进入了正文。
阿弥陀佛出家前是国主,听到世间自在王如来说法,不做国主,丢下王位出家为沙门,然后向自在王如来发下宏愿,我要做什么什么。自在王如来就说了,你自己细想修行那一法门才能成就你所愿实现的庄严佛土,要如何建立你所愿的清净佛土。说完为他宣说二百十亿个佛国净土的妙相。法藏比丘对二百十个亿净土通达明了,他所修行摄取的佛国净土远远超过了那二百十个亿的净土。然后许下愿望,我成了佛,佛国净土里没有地狱、饿鬼、禽兽与爬虫。只要往生到我的佛国,全部能证无上正觉,不再堕入恶道之中,不再有苦海轮回(国无恶道,不堕恶趣),一共是四十八大愿。于是精修佛法,成就菩萨,成就了佛祖。这个净土又叫西方极乐世界。
晓山没有作声。
郑朗继续逼问:“你确定这里所说的弃国捐王是供养?”
“是供养。”
郑朗再次一笑:“也能算是供养与布施,佛学说布施,又名曰三体轮空布施,第一种财施外物,象布施金钱财物,又叫外布施。第二种如知识传递、智慧启发等,又叫内布施。第三种叫无畏布施,如救苦救难,普渡世人。阿弥陀佛丢下国王的位子出家为比丘,也能算是一种供养与布施。但他只是丢弃了国王的王位,并不是将整个国家的财富捐给自在王如来,是不是?”
“释迦牟尼佛讲说阿弥陀佛从菩萨因地,成就所发的成佛誓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各执一把金华盖奉献给佛陀。佛陀说,王子五百人等,以后都能成佛,他们在前世修行菩萨道,历无量无尽劫,供养过四百亿佛,广积功德,在迦叶佛时他们曾是我的弟子,今天又来供养我,这是一个殊胜因缘。”
“为什么丢下中间一句,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告之?难道你也想要金子?”
前者好象是释迦牟尼看到他们献了五百把金华盖,佛祖喜欢才说的这句话。
后者却是他们发下宏愿,让佛祖得知他们的心声,才说的这句话。这一丢,两者意思截然不同。
总的来说,在各部佛经中多有暗示与很模糊的言语提及要求百姓供养与布施,所以吴承恩在写西游记时最后拿佛祖与众弟子开涮,硬是敲诈了唐僧的紫金钵盂。这一段往往让许多人忽视,但正是嘲笑佛教这种本质。
“说到无量寿经,我忽然想起后面的话,佛祖戒告百姓不要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是无量寿经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品中一段话,从第二段开始说的,身居上位的官吏不能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愿望是好的,如果真做到,也别想上位了。不能做不良的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妷,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戈,攻劫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