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李豫的诏书很快传到了幽州,朱泚接过后大声喊道:“臣接旨。”待宫中人走后,朱泚疾步走向大堂:“传令让所有官员来此议事。”大概等了一个多时辰,幽州等地各重要官员都赶来了。大家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有些许军官猜测可能是因为防秋一事。只见朱泚端坐在正中央,目光像是火炬一样盯着台下各位,然后倒了杯茶给各位,放松下气氛,不可弄得太过庄严。
他的弟弟朱滔就坐在他的左下方,非常尊敬的等待他发言。朱泚一看差不多了,便开口道:“今日短时内召集各位,是因为有要事要说,之前刚刚接到圣旨,皇上命令本将军出兵入京防秋。”大家一听,私下议论,有的居然这个时候才知道防秋的时间已经到来,有的人在议论朝廷为何今年选在幽州,而不再他地。
朱泚看到大家讨论不休,于是敲敲桌子,提醒道:“好了,有什么好讨论的,防秋一事又不是今年才有,我们只要按照皇上的吩咐来就行了,其余的什么也不要说,现在我作如下安排,由于防秋之事事关重大,不可马虎,而且皇上非常重视,所以万不可耽搁,所以我意由朱滔奉表率先入朝,我自会奏请皇上提领五千步骑防秋,在此期间,一切州县大事交由张大人处理,尔等协作,听明白了吗?”众人服从。
当李豫收到了朱泚的奏请后,非常开心:“朕就知道朱泚此人稳妥可靠,从不耍性子,在众多节度使当中,能够率先遵从皇令,一刻也不曾耽搁,朕甚是欣慰呀!”太子李适也觉得高兴:“恩恩,父皇说得对,朱泚兄弟一向忠于朝廷,恪尽职守,深得幽州百姓喜爱,儿臣有个好的建议不知可行否?”
“说来听听。”李适比划道:“既然朱泚兄弟领兵防秋而来,我们是不是应该在长安为他建造一处豪宅,以供他们休息,也算是对重臣的犒赏吧。”
李豫很快答应下来:“好,此事你去办吧。”朱泚行军途中,路经蔚州生病了,副将来到了他的营帐看望:“朱将军好点没有?属下已经派人去请当地的名医。”朱泚脸色苍白,有气无力:“哎呀,身子骨不争气呀,愣是耽搁了时辰,怕皇上担忧。”
副官说道:“朱将军您都这般了,怎么还惦记着朝廷的事,依我看,倒不如回到幽州养病,迟去几天没有大碍。”朱泚听后,怒言:“这是什么话,就是死,也要载尸前行!”于是副官不再多言。
经过了数月,大军终于在九月四日来到了京师,长安百姓争先目睹这位不惧生死一心防秋的节度使,道路两旁人山人海,实在壮观。翌日,李豫在延英殿款待朱泚等人,犒赏之盛,前所未有。时隔几天,李豫又命令郭子仪、李抱玉、马璘分统诸道防秋之兵。
郭子仪接受命令之后,回到了府中,召集了身边的将士之后,分别作了安排。然后修身于书房,遍访美景于邠州,怅惘远志于黄河,年过事非,了却春秋。就在自己生了一场大病康复后,有位当地高僧来访,郭子仪此时似乎对佛教宗派一事来了兴趣,也不知道是晚年求福,还是希望佛祖保佑健康无恙,便在大客厅招待了这位高僧。
没想到,两人一见面都还觉得不错,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郭子仪走上前去开心道:“智高神僧原为白马寺得道高僧,弃尊贵,降等级来到老夫这荒凉邠州,施教于众,布德于民,真是老夫尊敬的人呀!”
智高神僧笑了:“令公客气了,昔日常听世人说令公天庭饱满,浓眉大眼,威武神俊,今日得见真乃天将也,保卫我大唐五十年,天下百姓对你是爱戴有加呀!就连皇上也把令公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这是何等的尊耀呀!”
郭子仪笑了:“神僧客气了,赶快喝茶,赶快喝茶,这是我特地托人从长安带回来的泾渭伏茶,此茶虽苦尤甘,茶色分明,实乃当世精品呀!”
智高神僧亦道:“素来听闻令公只以泾渭伏茶款待希贵之客,看来老僧今日占了便宜。”郭子仪却不这么认为:“哎,这是哪里话,智高神僧配以泾渭伏茶,实乃绝配!忽然感到这里地方狭小,不能使你我尽情畅谈,不如移步后竹林高谈。”智高神僧点头示意。
二人相坐于‘无竹亭’,还没入座,智高就看见了这令人费解的‘无竹亭’三个苍劲大字。便来了兴趣:“哎,没想到世人只知道令公武冠天下,百战百胜,却不知道令公的文化修养亦是如此之高,且不说这里园林秀美,饶有长安皇家园林之派,足足这三个字让人感悟颇深。”
“哦?神僧说说。”智高紧紧盯着头顶的三个字,细细品味:“无竹亭,大家都知道竹子产于江南一带,北国少有,终南楼观台一片竹林也是从南方移栽而来,更不用说令公身处的黄土贫瘠的邠州,首先能在此地种活这小片的竹林已属不易,想必这无竹亭三个字道出了栽种者的辛酸与不易;
二者,这里明明有片竹林,而且细观它的尽头竟然不设围墙以拒外,直通荒野,竹子当然是有主人的,但是名曰无竹亭,取其谐音‘无主’亭,意在表明此片竹林没有主人,是大自然的馈赠,是附近百姓休憩劳作的田园,亦是文人骚客的观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