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10月8日,京师,中南海别院,帝国战争大本营。
当天,大本营会议室那张橡木长桌一端的龙椅上,空空如也。
光兴皇帝没有出席会议,这是战争爆发以来的第一次,虽然之前皇帝常有会议到半便早早退出的情事,但完全不出席这样情况的确还是头一遭。
派来通报情况的御前侍从武官解释说,皇上只是因为“偶染风寒”,事实上,因“偶染风寒”这种事情死掉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应该不下一打。
不过这对于大本营会议本身来说倒是无足轻重,形式毕竟只是形式,虽然皇帝可能并不这么想。
帝国总理文易按照惯例主持会议,然而实际上操控会议的,按照惯例还依然是国防大臣刘云元帅。
从这天开始,大本营推行了新的会议制度,除内阁总理、国防、外交和财政四大臣外,其他大臣不必每日出席大本营常会,平时只须派次官代理即可,而陆军总司令和海军总司令则须每日出席以备咨询,总参各处处长也须在每天早上到会进行报告或接受指示——实施这样的会议制度显然增强了大本营作为战争指挥中心的色彩。
但是,当天的会议开始后,却没人看见总参后勤处长武定国上将,做后勤方面报告的是副处长寒新火少将。
国防大臣刘云和总参谋长杨正金都没有立即对此做出解释,然而对武定国的事情稍有了解的内阁总理大臣文易和外交大臣张志高却猜到了五六分,他们都知道,终究会有一个说法的。
作战处长胡克上将正在报告蒙古方面军司令官向蓝中将提交的大规模破交作战计划,他说话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说话内容又条理分明,详略有当,远远胜过杨正金那种一成不变的沉闷节奏,这使得与会的众人有能量保持与瞌睡虫划清界限的状态。
“……计划在400公里战线上组成三个主要破袭集团和若干破袭支队,对伊尔库茨克到乌兰乌德之间的铁路线实施广泛的破坏,每个破袭集团由一个常备骑兵旅和一个预备骑兵旅组成,加强一个骑马工兵营和一个独立骑炮兵营,总兵力一万三千八百人,携带的补给以深入敌境160到200公里,彻底破坏5到8公里铁路线为考虑。破袭支队则以骑兵团以下单位编组而成,配合破袭集团实施小规模作战,主要用于突袭敌铁路线上的关键地段,如桥梁、隧道、车站等……10月10日到12日间将视情发起全面进攻,估计一星期内可结束第一轮作战……”
刘云认真地盯着地图板上的符号和箭头,频频点头,听完报告后,他简单地发出指使:“回电给向蓝,同意他提出的作战计划,但作战发起时间不得再有延误。”
杨正金立即拟好电文,交给副官到隔壁的电报室发出去。
所谓的决策,其实也并非什么神秘复杂的东西,有时候只须在同意或否决两种意向之间选择其一便是了。
胡克又开始了新的报告,这次是关于赤塔方面第一集团军发起十月攻势的计划。这个集团军按刘云的指示于九月十七日正式组建,由直隶军区司令刘百良上将出任司令官,帝国大学校长王直上将出任参谋长,下辖赵飞雪中将的第一野战军和由预备军改组而来的李雪冬中将(当年10月1日晋升)的第四野战军,共3个常备步兵师、4个预备步兵师、3个骑兵旅和一个炮兵旅,经过十多日的休整补充,该集团军全部预备步兵师均配齐了技术兵器和兵力,具有了与常备步兵师相同的火力,连同军属、集团军属勤务部队,按编制应有二十八万七千人。
此时,华军第一集团军面对面的远东集团军群共有三个集团军,分别是第2、第3和第4集团军,共辖15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4个独立炮兵旅,按编制合计步兵270000人和骑兵21000人,是为俄军在远东最强大的一股作战力量,由俄远东军司令官库罗帕特金直接指挥。
赵飞雪的第一军自阿金斯科耶战役后狂奔两百公里,退到赤塔东南直线距离二百六十公里外的舍尔洛瓦亚戈拉,在那里等到了从满洲里开来的增援部队,随即固守舍尔洛瓦亚戈拉到乌斯基-奥焦尔纳亚一线,挫败了追击而来的俄第2和第3集团军的两次大规模攻击。
随着主要兵力逐次到位,第一集团军开始计划向当面之敌发起一次全面进攻,将其驱逐到鄂嫩河以北,并吸引敌军之注意力,使其无法再抽调兵力去增援海兰泡方面。
“……计划在两翼集结重兵,以迅速有力的攻击插入敌阵地纵深,包抄敌侧翼与后方,同时在中央稳步推进,形成对敌包围的态势,迫使敌退却或视情歼灭其一部。两翼中的左翼为主攻,右翼为佯攻或助攻,中央为助攻,布置的兵力各有差别,左翼由第一军全部组成,中央为第四军的一个预备步兵师,右翼为第四军的另外两个师。所有作战部队均投入一线,不留预备队。作战目标为将敌赶过鄂嫩河,若战况发展良好,将考虑夺取左岸的奥洛维扬纳,以作为下一轮攻势的桥头堡和出发阵地……作战将在10月12日前的某天展开……”
“回电,同意该计划,另外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