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命运相对论> 第29章 “家和万事兴”——春节特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家和万事兴”——春节特辑(1 / 3)

第三节“家和万事兴”——新年特辑

现在是春节期间,正是大家走亲访友、相互祝福恭喜问候、发红包图吉利的节庆时候,在这个欢乐喜庆的节日里,刍狗也说些这方面的话题:

在节日里面大家彼此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人,相互碰面常常会相互问候恭喜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们就先说“发红包”。

关于“发红包”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规律就是:谁给谁“发红包”呢?

一般总是长者给晚辈“发红包”,有钱人给贫困者“发红包”,上级给下级“发红包”,强者给弱者“发红包”(比如能够赚钱的中青年给家里面的老人和孩子“发红包”)……这样谁能够给大家“发红包”就意味着他或者为长、或者为尊、或者为强,用东方人是传统思维来说,这就是“倍有面子”的事情;你给大家“发红包”则大家都会来恭喜你、祝福你,这样你的声誉就会相应提高,虚荣心得到了满足,而大家也因此得到了实惠;这样皆大欢喜就形成了喜庆的氛围。

老子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样看来“发红包”现象背后的规律也是符合天道、天理的规范的,即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维持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另外一方面也让各种“不同”的存在彼此实现“和”的效果。

刍狗前面说过,各种“小我、私我”逐渐提高、升华、跃迁到更大的各种“中我、大我”的主要途径也是“和”;这样通过“发红包”实现了各种不同层面、不同阶级、不同群体人之间“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效果,就让大家本来孤立的存在,变得密切关联起来了,让一个个孤立的个人变成了“我们”。这样春节的节庆活动也是一种自利利他的社会效应,对大家都是一种喜庆、幸运、欢乐的氛围了。

相反,我们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是弱者给强者“发红包”,年幼者给长者“发红包”,卑微者给尊贵者“发红包”……结果会怎么样呢?

这其实就是老子所说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象,这也是刍狗前面所讲的极端利他主义的体现——我们倾其所有的财物、身心而给予他人,自以为可以给他人很大的帮助,实际上对他人的帮助微乎其微,而对我们自己却是致命的损害。

比如,一个贫贱的家庭因为虚荣心作怪而“打肿脸充胖子”,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拿出来给大家“发红包”,因为大家都比他家有钱的多,他家给别人“发红包”别人家也看不上,这样别人家也不会衷心的去恭喜、祝福他家;这样他不但无法从大家身上得到荣耀满足,大家也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实惠;最后结果就没有任何喜庆可言,最多只是表面的虚于应酬,只有虚伪客套的表象,根本实现不了“和”的效果。

因此,新春祝福语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是你发财了(有余)才给大家“发红包”来证明你发了;如果你没有发财而充胖子的证明自己发财了给大家“发红包”,那么你真的可能因为“发红包”破产,就不是喜庆而是悲催了。

同样道理,如果是年幼者给长辈“发红包”,下级个上级领导“发红包”,难道要那些上级领导、那些家中的长辈们卑躬屈膝的去道谢吗?而且这些年幼者、下级又能够有能力给长辈和上级发什么样令他们心动的“红包”呢?

也就是说,如果“发红包”是秉承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的法则,那么不但可以维护整体系统的平衡稳定,同时也可以实现各自“和”的效果,这样才是自利利他的皆大欢喜的喜庆局面;相反,如果“发红包”是遵循人之道的“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模式,那么不但会加重整体系统的失衡和不稳定状态,同时也让彼此的“不和”更加突出;如果前者是一种喜剧的氛围的话,这就是一种不幸、悲剧的结局了。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合家美满”、“合家幸福”……

为什么“和”与万事兴、“和”与生财发家、“和”与生活美满、“和”与家庭幸福等会密切关联着呢?

我们就以“家和万事兴”为例进行说明:

从个人的角度讲,如果你的有余、你的天赋、你的专长、你的富足等得到发挥、施展、释放、体现,如果你的不足得到补偿,你的弱项得到助力,你的贫困得到救济……这就是个人的人生幸运、幸福,也就是个人之幸;而能够实现这种幸福美满的结局的关键就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和”。

相反,如果你的有余、你的强项、你的特长等因为没有任何发挥、施展、释放的渠道和空白空间,从而变成毫无用武之地的多余垃圾,同时你的不足也得不到任何补偿,你的弱项没有任何助力,你的贫困又遇到雪上加霜……这样的人生就是悲催、不幸的事了;为什么会有这样衰败、悲哀的人生呢?就是因为“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和”造成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