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命运相对论> 第27章 中美文教的比较和反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章 中美文教的比较和反思(1 / 3)

第一节中美文教的比较和反思

当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致电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举国欢庆;因为诺贝尔奖代表着全球科学文化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至今有100多年了,中国终于有了零的突破。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这种举国欢庆更多的是在民间的热议,政府和文化教育界相对比较平静;而莫言在获奖时候也说:诺贝尔奖是发给个人的,而不是发给国家的。

我想,莫言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带着一种无奈和遗憾吧。在世界上那些弹丸之地的小国都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美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比例不到5%,但是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却占全球获得该奖人数的70%以上,平均每年最少2个以上的获奖者;而中国这个有世界20%人口的超级大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100多年来却连一个奖都没获得;这不能说不是一个巨大的奇迹了!

我不知道中国政府和文化教育界有没有诺贝尔奖情结,但是在中国民间的广大民众就有很深的诺贝尔奖情结,我也是其中之一。谁不想在获奖的时候说:这不但是我个人的自豪,也是我们国家和教育文化界的荣耀和骄傲呢。

能代表文化界、代表国家政府,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荣誉;但是,莫言知道他代表不了;莫言连初中一年级都没读完,甚至他个人的获奖与政府和文化教育界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网络上热议莫言的民众中有的人就说:莫言的获奖就是对中国教育界**裸的打脸。现在,我这里再加上一句话:如果以后中国人还能获得诺贝尔奖,而如果中国政府的文化科学体制没有重大变革,那么绝对不是中国教育界的成绩,相反则一定是在中国教育界的铁蹄下,能够饶幸存活下来的漏网之鱼。

虽然莫言获得了文学奖,但仅仅是文学而已;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为什么100多年以来,中国连一个代表科学顶峰成就的诺贝尔奖都没有获得?

这中间肯定存在问题,而且很巨大。

难道是中国人比较笨吗?难道中国文化底蕴没有美国雄厚吗?难道中国人只会模仿和学习别人吗?中国人就不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吗?为什么海外华人可以获得诺贝尔奖而中国大陆就无法获得呢?难道中国大陆的文化教育界就没有反省过自身吗?……

我在四川成都曾经遇到一个地球物理方面的土专家。他在地球物理方面的思想理论很有见地,他说自己曾经得到钱学森的赏识,和国家科学权威机构的重视;但是最后由于他的理论思想与代表中国科学界的地球板块学说的权威的观点相左(直白的讲就是如果承认他理论,那么代表科学界的板块权威人士,自己的权威就会受到威胁);因此他进入中国科学殿堂的道路就受到各种阻挠和压制;最后只好在民间到处混事。

他慢慢的老去,他的思想理论也慢慢沉沦。

我个人认为,如果他的理论能够到国际上得到发扬,那么在世界地球物理学领域,肯定会有他的一席之地。我想,在中华大地类似他这样的例子肯定还有不少……

我们有时候嘲笑那些说“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的人,是忘本,是崇洋媚外;实不知这种洋妄(学妄的一种)的最大个体对象就是中国文化科教机构和政府自己。

比如两个文化水平相当的人,一个因为到国外镀金过,立刻就身份倍增,就是精英人才而前途无限;另一个就是土老冒,连人才的标签都很难获得。

一个民间科学文化工作者到处碰壁,没有丝毫出路,一旦找到国外出路,被洋人重视;那么中国政府才会把他当成国宝(例如陈景润)。

这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仕途的一种发展模式:

一方面要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望,就要到国外去镀金;另一方面就是在本土却用国外的权威理论去压制和破坏国内的土产科学文化新星(狐假虎威),以显示自己的权威性;而他们(文化科教的权威们)本身的责任和义务实际是培养那些土产科学文化新星走向国际。

另外,所谓的国学传统也只是单纯的崇古、仿古;或用西方科学的观点评判古学——中国科教文化领域是一个没有“我”的环境。

也就是说,在中国科教文化界只允许有古代经典的存在(仿古、崇古),只允许政府一个声音的存在,或者崇尚外国权威的声音的存在(崇洋媚外),却从上到下整个文化环境都不允许自己的“我”的正大光明的存在、生长和发展,这就是中华传统的美德——谦虚——严重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独立自主的个体文化人;如果在科教文化领域没有建立在“我”的基础之上,那么这一切都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呢?

于是广大中华民众从小孩子就以六经教材为我,以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为自我的观念,以政府和社会名人偶像和专家权威的声音为准绳,而这些名人、权威或者崇古代经典之文,或者媚国外的权威声音;于是中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无“我”、或“我”被极度压抑和扼杀的状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