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1902红潮风暴> 第43章 师生夜话谈革命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师生夜话谈革命 4(1 / 2)

王润民是个21世纪的宅男,他的一切行动,一切想法,都是从这个身份出发的。王润民本人固然是个科学革命者,是一个坚持科学革命思想的大学老师。但是,他也仅仅就是个大学老师罢了。如果不是能够双向穿越于两个社会,他就是个最普通的普通人。

王润民坐在21世纪租来的房子里,想着一个和革命很遥远的问题,自己的在现代的工作还要不要再干下去了。

现在看来,继续工作的意义已经没有了。可是,辞掉工作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不假。但是,这么做也意味着,他将彻底结束在现代社会,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意味着,他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在清末进行革命,改变中国的事业中去。他将会把这项事业作为自己今后的唯一事业。

辞掉工作并不难,难的是真正的抛弃自己原来的生活。难的是,从一个清末的时空旅人,变身成为一个以推翻清王朝,建立新中国为事业的清末革命者。

对于王润民来说,革命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书本上的一个字眼了。它变成了一个切实的,与他的人生息息相关的事业。他已经把科学革命思想的种子,种在了清末中国贫瘠的土壤里。

他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草堆里点燃了一个火星。无论是早是晚,是马上还是未来,革命的熊熊烈火,必然要燃烧整个中国。这可不是文字上冷静平和的论述,这意味着无数的生命,将会在这场熊熊的烈火中化为灰烬。

这不是书本上论述,也不是影视节目里的表演,而是无比真实的事实。想到要为无数的生命消失负责,这种精神上的巨大压力,实在让王润民无法抉择。

实际上,王润民问他的学生们的那些话,也是王润民对自己的一个拷问。在清末的现实生活中,王润民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关系着活生生的人。无论是发动武装斗争,还是进行土地革命,这都意味着你死我活的战斗。

革命真的不是请客吃饭,革命的暴力是绝对的血淋淋的。这种鲜血淋漓的未来景象,让任何在和平年代出生和成长的人,都很难适应。

有双向穿越的金手指,意味着先进行工业化的可能性。

但是,在清末社会,工厂被建立起来之后,现代化的工业产品,对于传统的自主自足的中国自然经济的打击是相当巨大的。

王润民先工业后农业的计划,固然可以规避先进行土地革命的残酷斗争。但是,没有土地革命后坚定支持的革命事业的革命群众,无论是从政治角度、军事角度还是经济角度,都存在人力不足的问题。

是的,说起来挺可笑,在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贫雇农的情况下,在严重的隐性失业的社会状况下,在农村剩余人口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王润民想要在清末建立20世纪八十年代水准的工业企业,确实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

人力不足和劳动力不足是不同的概念。人力不足是指满足工业企业人力需求的人力不足,而不是单纯的,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力不足。要知道,无论是近代化的工业企业,还是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它们对于工人的要求都是很高的。没受过任何文化教育的文盲,是不足以承担这些工业企业对与人力的需求的。

王润民知道,在他实现中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必然会直接与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产生利益冲突。而代表落后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清政府,也必然会对他的事业抱着极端仇视的态度。那么,最终想要避免军事斗争,是不可能的。

王润民想来,最好的情况,就是在一些政治势力的保护下,实现早期的发展。但是,王润民也知道,依靠别人的势力,是没办法实现真正的革命的。

所以王润民认为,为保证工业化进程不被打断,就必须建立能够保障工业事业的军事力量,就必须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武装新产生的工人们,组建以武装工人为核心的高度组织化的军事力量。

军事斗争,一直都是王润民想要极力避免的。对于王润民来说,一方面,他在心理上,很难一下子从一个太平盛世的普通人,转化成为一个混乱时代的军事领袖。另一方面,在能力上,他也缺乏领导军事斗争的才能。

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能力上,王润民都不具备领导军事斗争的条件。但是,从革命的需求角度出发,王润民又必须在革命早期领导军事斗争。

王润民和一切和平时期的男性青年一样,对于战争是有着天生的向往的。但是,一向坚持实事求是的王润民也知道,这个方面是他的短板。

在历史上,我党的军事指挥天才层出不穷。客观地讲,乱世出英雄的这句话不能不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当时的环境下,大部分的我军指战员并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军事教育,我军的大部分战士,也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王润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有伟人那样卓越非人的才能。伟人在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都有着天才的素养,而王润民自己,就是一个最普通的普通人。说起来,他跟清朝末年的一些人物比较起来,也是有很多不如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