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人心日渐安定,接下来最紧迫就是着手组织北京城的防务。
帝国的正规军精锐已经拼光了,剩下的只有老弱残兵和各地的地方军队,没办法,有什么材料,就只能做什么样的菜了。
有时,巧妇就是能化腐朽为神奇,能够用看似不起眼的粗粮糙米中,做出美味佳肴,而于谦就是这样的巧妇。
巧妇于谦为了作出美味佳肴,制定了以下几道菜谱:
第一、备足食材——火速调兵。
食材是做菜基本条件,没有食材,无法做菜。要做出美味佳肴,必须准备足够的食材。
打仗最重要的是要有士兵,没有士兵,打仗无从谈起。
于谦首先整顿京师守军,将从土木堡败逃的将士与京城的留守军队进行重新编制;同时急调两京备操军,河南备操军,沿海各地备倭军,浙江常备军,各省督抚的运粮军火速进京,各军在接到调动命令后需立即行军,并按规定时间到达,违令者杀无赦。经过此次调兵,京城明军兵力从三万余人增加到二十二万人左右,于谦将二十二万京师守军整编为十个团营,明朝军队至此在人数上对蒙古瓦刺军具有一定的优势。
第二、挑选厨师——精选武将。
光有足够的食材,还不能做出菜肴,能否做出美味佳肴,关键是要有出色的厨师。
打仗光有士兵是不行的,士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还是要有出色的将领来指挥,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于谦在调兵整顿同时,着手从全国各地选拔英勇善战的武将,很快组成一批指挥有力的将领集团。原大同副总兵石亨,在土木堡之战中单骑逃回,被免职下狱,于谦深知土木堡之战的惨败是王振的胡乱指挥造成,于谦不计前嫌,大胆起用石亨,并提拔石亨为北京总兵,后来的结果证明,石亨果然没有辜负于谦的期望,在北京保卫战中立下汗马功劳,报了明军在大同和土木堡惨败的国仇家恨。
但是世事难料,于谦永远也想不到,十年后,正是这个他一手提拔栽培起来的武将,会亲手策划了诬陷自己的冤案,千古奇冤,英雄含泪无语,只能说一切都是命。
第三、增添厨具——扩充军备。
光有食材和厨师也不定就能做好菜肴,要做出美味佳肴,还必须有好用的厨具。
要打好仗,打胜仗,光有士兵和将领还不行,必须要与配套的武器装备,不然光靠徒手战斗,这仗也没法打。
于谦在武器装备方面进行多方筹措:当时京城守军中只有十分之一的将士有铠甲,各种兵器也严重不足。于谦首先下令工部日夜加班赶制铠甲和武器,京城能够调用的铁器店铺,一律征用赶制头盔和兵器,同时下令将南京兵器库库存兵器,共计约一百万件调入京城,补充给守城部队。同时派出人员秘密到土木堡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九千余项、铠甲五千余件;神枪(火枪)一万余杆、神铳(火铳)两万多只,神箭(火箭)四十余万枚、火炮八百余门。经过此次装备补给,明朝军团可谓武装到了牙齿。
第四、采购调料——保障粮饷。
有了食材、厨师和厨具后,还必须准备好调料,所谓酸甜苦辣,口味各异,没有调料,也不能做出美味佳肴。
打仗除了需要士兵,将领和武器装备外,粮饷是必不可少的,缺银少粮的战争必定军心不稳,要取胜很难。
于谦深知战争打到最后其实拼的是经济实力,因为战争本身就是一场烧钱的游戏。北京几乎不产粮,当时京城粮食仅够维持半个月,供应北京的粮食有数百万石储备在东郊的通州,可供京师军民一年的食用。由于短期内无法将其运到北京,而且运粮及其危险,若这些粮食被瓦刺军夺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不少人主张将这些粮食烧毁。
于谦力排众议,他认为:这些粮食是宝贵的财富,是京城保卫战的重要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军队就会不战自溃。他采取了两个措施完美地解决了运粮的难题。
第一是:大举征用车辆,动员百姓和官员日夜不停运粮,同时对于运粮在20石以上除支付可观的运费外,朝廷还发一两纹银作为奖赏。重赏之下有勇夫,经此措施激励,往返京城和通州的运粮队伍车水马龙,昼夜不停;
第二是:下令所有地方调往京城的军队,必须通过通州进入北京,近二十万军队通过通州时各自领取军粮,这绝对是完美的计划,不得不佩服于谦的智慧,将调军和运粮完美地结合起来,明军一下子多了一支近二十万人的义务运粮队,而且是全世界安全最有保障的运粮队。就这样,于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很快就把通州的几百万石粮食运进京城并储备起来。京城军心大振,民心稳定。
为提高参战官兵积极性,于谦下令户部给全体官兵预发半年饷银,有钱有粮,官兵处处欢声笑语,欣喜不已。有钱拿,有饭吃,似乎没有理由不打好仗。
除此之外,于谦还加紧对士兵进行操练,组织全城百姓修补城墙,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十月十一日,也先在攻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