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神仙野闻录> 第十八节 天地不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八节 天地不仁(1 / 2)

九月二十,林寒陪袁总督视察济城。

济城卫副指挥使徐刚、济城卫副千户屠滔率领五百六十人在济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各布置了一个百户所一百余人,对全城进行排查和整治,济城府也派出全部的衙役和各捕头协助,加上各个街坊里正、民兵等可以说把济城的大大小小旮旯角落给清理了一遍,果然有效果,抓捕了一大批白莲教藏在济城的窝点、联络点和几个香主、坛主等,缴获了大批白莲教义等传教内容纸张和用具。

现在正顺藤摸瓜在追查其它城里隐蔽起来的白莲教徒。现在最大的麻烦是济城的流民、难民,这批人没吃没住在济城外墙内城里的各个地方搭蓬子建茅屋,清又清不得,赶又赶不了,如继续留在那里也是一大隐患。

林寒正陪着袁总督在这些难民区内走走看看,还有袁忠袁信袁勇三个,全化成普通之人,身穿破衣烂鞋,林寒手里还柱着一根不知哪里捡来的破竹杖。

林寒一路走一路看,也觉得心情郁结难以排渲。这些难民流民那过的是什么日子啊,到处都是那饥寒交迫、逃荒要饭的灾民,他们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难民,可谓哀鸿遍野、饿殍满道、骨瘦如柴、脸色苍白,衣衫褴渌。

有些似学子,客商,军士,奴隶,役仆,灾民,乞丐,战俘,远嫁女,流亡者,刺配犯……都是背井离乡的伤心人,他们一曲离歌两行泪,思念故土而不能归,甚至永不能归,他们聚焦在济城周边。

他们两眼无神地看着那灰暗的天空,听着那刺骨的寒风呼叫,其内心深处,也是薄情难忍的痛楚吧,再看看远处荒芜的土地和干枯的杂草,满眼的黄沙飞舞,吃着那个坚硬的窝窝头,摸着妻儿那满含酸楚的双手时不得不低下头,因为恶劣的环境,艰难的生存已让他们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意义,更多的是对官府残酷的剥削、豪强凶狠的欺凌的一种仇恨,一种对天地不公的痛恨,一种对生命不息的抗争。

林寒也在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既然仁者爱人,又何来低贱卑微的“刍狗”?天地没有仁爱,把万物当作草扎成的祭品像刍狗在祭祀的时候,当场宰杀,而是祭祀完毕,将其丢弃或焚毁,在失去了利用的价值,便如废品一样丢弃吗?

那为何有人富贵腾达,有人低贱卑微;有人聪明绝顶,有人愚不可及;有人四肢健全,有人天生残疾,有人吃喝玩乐,有人苦命挣扎,有人朱门酒臭,有人冻死他乡,难道有些人生来就是作威作福的,而更多的人就该受苦受罪吗?而受苦受罪的人天生就是那作威作福的人脚下的一块烂泥巴,他们的存在就是为了衬托作威作福的人?

难道天道根本不讲仁恩,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真的是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

天地也许本无爱无憎,无欲无求的,给予万物繁华并不是因为天地喜爱于它们,使万物萧条也并不是因为憎恨于它们。林寒想,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吧,就像万物的枯荣,天地的运作,谁也没有办法将其破坏,最终还是要选择不加以干预的“无为”的态度吧?

心情是难受的,回到衙门林寒就把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问是向袁总督提了出来,问问是不是这回事,要怎么才能避免和减少这样的惨剧发生。

袁总督回答了三个字:施仁政

又答:仁有三义,一曰仁者爱人。无论老幼贵贱,爱人之道即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之忠。己之不欲,勿施于人为之恕。二曰克己复礼为仁;三曰君子之仁: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问:如何施仁政

答:行王道、施仁政,上位者应该保民养民,不能苛政猛于虎。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要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经界正,井地均,谷禄平,才能限制兼并,使民众对国家的负担均平合理,并善教之得民。所以要刑罚轻判不加重,税赋应该薄征不巨敛,使人民都能安家安室,不要整天只想着战争征服和奢侈享受,更不能好大喜功,无故破坏农民的生产生活。

经过五天的排查和整治,济城的社会治安好了起来,但总督没有下令清除那些难民和流民,只是给济城府下令,不得无故骚扰伤害这些流民难民,这要是谁敢下这个手,伸手的剁手,蹬腿的断腿。

林寒也不太懂袁总督的话,但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失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

又过了几天,济城的白莲教给揪出很多,关进监狱的都有近百人,还有几个香主、坛主。林寒还特意去看了,这些人都是普通百姓出身,没什么地位、财力和学识,更多的是对现在生活的不满和对官府的仇恨。

接下来几天,袁总督给要寒布置了一个任务,把儒家经典《易》、《诗》、《书》、《礼》、《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