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神仙野闻录> 第十六节 爱民为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六节 爱民为先(1 / 2)

“持续?有何根源?”林寒好奇问道

“此事说来话长,我就给你讲讲,让你也有个直观印象。”袁总督喝了一口茶讲起了山东动荡的根源:

原来山东以前有一个叫唐赛儿的女的,又名唐三姐,自幼练习武术。唐赛儿18岁结婚,时逢乱世,婚后不久,丈夫被官府逼死,唐赛儿痛不欲生,一天唐赛儿去坟地祭奠回村时,在山脚下的石缝里,偶得一石匣,内藏有宝剑兵书。

经日夜学习,通晓诸术,剑亦神物,惟赛儿能用之,遂削发为尼,自称白莲无生老母,以:“官府无道,日月无光、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为白莲教义。宣称能知生前死后成败事;又能剪纸人纸马互相争斗;如需衣食财货等物,用法术可取之。她又以剪纸为兵马相号召,不辞劳苦,组织民众、不避艰险,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传教于山东蒲台、安丘、莒州、寿光等州县之间,贫苦农民争先信奉。

后来天下大乱,山东成了主要战场,战争令百姓流离失所,把山东打得个稀烂不说,新皇登基后,把都城从南京迁到燕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

加上水、旱灾害,瘟疫流行,群众生活十分艰难。山东、河南等地的群众到了吃树皮、草根维持生活的地步,至剥树皮,掘草根……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后来朝廷又为营建京师、修治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又成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

于是唐赛儿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后朝廷派军镇压,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后乘夜突围,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于是官兵内外夹击,义军大败,最终被杀者两千余人,被俘者四千余人,而俘辱也是随后全部被杀。

唐赛儿至此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但白莲无生老母教义确广泛受到宣传,得到了贫民百姓的拥护和信仰,自此,山东稍有动静白莲教的就出来闹事,打砸官府和攻击各类目标,使得山东在这漩涡中越陷越深而无力自拔。

林寒听了这番话明白了,这唐赛儿与白莲教不就等于是峨嵋派嘛,只是峨嵋派没有出来造反,也没有到处宣传教义。

峨嵋派以修道求长生,而白莲教以修道求生存。

但又一想,最初的道教不是叫五斗米教吗?特别是东汉末年,以造反起家,后来让朝廷镇压后又是招抚又是封神,才把道家给治下去了,道家的人也跟着去学长生不老去了。

难怪峨嵋派里也是勾心斗角的,根源在这啊,呵呵,有意思,以后有机会一定见见这白莲的人,看看这白莲到底信奉什么玩意。

袁总督讲完了山东以往故事,喝了几口茶对林寒说:“不知林记室听了后有何感想?”

“没什么感想,只是官府对山东压榨得太厉害了,要是当初少些横征暴敛,多些仁政,山东何至于此?”

“是啊,官府只是一味的征税加赋,既不给山东休养生息,又不给山东轻徭薄赋,逼得山东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就算如此,一遇反抗,官府必斧钺加身,杀得血流成河,岂能不恨岂能不怒?”

“可是……”

“可是什么?”

“可是现在是袁大人你来治山东啊,你如不能改变山东之局面,你也不能治好啊?更有可能……”

“更有可能什么?”

“袁大人更有可能功败垂成,得不偿失,或者说袁大人就不该来,随便换个地方也比这里好!”

“我是朝廷命官,拿朝廷俸禄,吃朝廷饷银,朝廷是君,本督是臣,朝廷是父母,本督是儿子,朝廷现在有了困难,更应是我们做儿子的出力献策,治理州府,不能因前面艰难险阻,就退缩不前,不能因前面波涛汹涌,就止步不前,我们应更勇往直前,毫不退惧,我们更要义无反顾,万死不辞。孟子道: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

“我知道林兄弟担心什么,既然来了,就不能回去,既然来了,就要努力改变现状,就算以后死身功败,我们还是要去做,不做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你看看那外面的百姓,他们对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勤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少者有其学!童年有其乐!读者有其校!弱者有其助!老者有其养!车者有其位!工者有其薪!农者有其地!商者有其利!优者有其荣!能者得其用!阅者有其悟!学者有其为……是多么的渴望,要是能达到这步,百姓也就安居乐业啦!也不会跟白莲的起来造反了。”

“但真的要能达到这步,何其难矣?”

“是难,可谓前面有刀山火海,但凡治国,必先爱民,有利民本,在于举才,在于以仁政为先,所谓立君为民、民为国本,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