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华大陆上,长安金陵等大城市对街道的布局要求十分严格,每条街道在建设之前都要进过严密的规划,方方正正、阡陌纵横的交错在一起,给人一种帝王之都特有的威严。
然而,作为楼兰王国都城,亦是国内第一大城市的喀什,布局却十分散乱。从长安街的一品酒庄到位于喀什城正中央的楼兰王宫,本来没有多远的距离,但由于城内这散乱的布局,使得这段并不遥远路程要绕上好几个弯。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街道两旁的民居和商铺里,都点起了油灯,家境阔绰的人家则奢侈的点上了蜡烛,明暗不一的亮光从纱窗里透了出来,在微弱的灯光下,黑暗中的长安街仿佛也多出了几分生气。
唐子衿跟随着这队黑衣黑甲的楼兰士兵的脚步,安静的走在长安街上,看着这幅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景象,他的心头闪过了一丝悲凉,此去定然凶多吉少。突然间他想到了玉门关,想到了定襄,经此一役,楼兰十五万大军覆灭,想必玉门关守军已经把定襄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了吧。
玉门关和定襄这两个词语出现在唐子衿的脑海中时,他不自觉的又想起了那个那些人,对自己恩重如山的普文将军,不知道在下边过的好不好。还有那个对自己关爱有加的李牧将军,以及那个素昧平生却一见如故的霍仁杰将军。
这些人影一个个的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没有战场上的铁血,没有平日训练时的威严,有的都只是那发自内心的温和笑容。
这一刻,唐子衿真的很想回家,虽然他已无家可归,但还是想回到那座养育了他的小城,那里有太多让他眷恋的东西。
当一个人在不断的怀念过去的时候,那么他已经老了。可唐子衿今年才十六岁,虽然经历的许多人一生都不曾经历过的伤痛,但怎么也不能把他和老字放在一起,只能他已经明了了自己将要面对的结局,希望有点时间缅怀自己那十个分短暂却崎岖坎坷的一生。
直到此时,他依然没有把楼兰王这次突然的召见与心上人云诗兰联系在一起,只是想着到底那一环出了差错,自己的身份才进入喀什就暴露了。
心有所想,便没了时间的概念。不知不觉间,在十几个楼兰士兵的“护送下”,唐子衿终于来到了楼兰王宫的正门口。
中午来到喀什城后,他对这座布局散乱、房屋破败的楼兰王城很不以为然,即使到了稍显繁华的长安街,他心中的想法也没有任何改观,直到此时看到了楼兰王宫。
眼前高大的建筑让唐子衿心中十分震撼,难以想象坐落在这座破败王城里的王宫竟然如此气势恢宏。
看着眼神震骇的唐子衿,赵无庸心中闪过一丝淡淡的嘲讽。心想这唐子衿果然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真不知道他有什么资格参加平国公主的接风宴。
“唐公子觉得我大楼兰王宫如何,”虽然心中充满了嘲讽执意,但出身世家的赵无庸还是保持着应有的风度,和唐子衿寒暄着。他并没有去过长安,没有见过传说中的天下第一雄称,也没见过西夏王宫,在他的世界里,喀什显然是整个大陆最繁华的城市,而楼兰王宫自然是最气势恢宏的建筑,所以在他的这句话里,包含着理所当然的骄傲和得意。
唐子衿也没有到过长安,不知道西夏王宫是何种模样,所以他见到楼兰王宫之后,心中也只剩下了其气势恢宏四个字。但同时他听出了这个楼兰人口中的得意,于是便风轻云淡的说道,“还可以。”
“还可以”三个字本身不带贬义,而且从唐子衿的嘴里说出来隐隐还带着几分赞叹。但在赵无庸听来,仿佛是对王宫莫大的侮辱,再也顾不上世家风范的他冷冷的说了一句“无知小儿”,便径自顺着台阶走了上去,不再理会唐子衿。
唐子衿与楼兰王庭之间早已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虽然明知身在瓮中,但也不想让对方过的顺心。故他对赵无庸的讽刺毫不在意,抬腿便跟了上去。
六十余级台阶很快便走到了尽头,唐子衿的眼前出现了一条广阔的走廊,说这条走廊广阔,是因为它比长安街都要宽上几分。走廊的两侧挂着无数大红色的灯笼,与地面上鲜红的地毯相互映衬,整条通道似乎都笼罩在淡淡的血色之中。
穿过这条被鲜红色地毯贯穿了的广阔走廊,唐子衿和赵无庸便来到了楼兰王宫的主殿之上。这是一座完全由红木组成的大殿给唐子衿的印象就一个字,大,真他妈大。
平整的大殿正前方是一座高台,上面是一方金光闪闪的王座。王座之上是一个中年男子,这个男子面容和蔼,雍容大度,双鬓那梳理的整整齐齐的发间隐隐泛白,一顶金黄色的王冠悬在头上,毫无违和感。
“末将赵无庸参见大王,”与唐子衿一同进入大殿的赵无庸双膝跪地,高声山呼,语气里饱含敬畏。
在楼兰王宫中看到这个头戴王冠的男子,唐子衿不用想也知道他就是当代的楼兰王,在赵无庸下跪之时,唐子衿抱起了双拳,身体微微前倾,平静的开口说道,“西夏唐子衿,见过楼兰王。”
唐子衿与楼兰王庭仇深似海,而此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