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快点!那边的半人马,没有错,说的就是你,稍微向左一点,要不然这样会导致力过于分散。Du00.coM什么?什么事力的分散,呃,就是说……算了,总之你就照着我的指示做,其它的就不用多想了!”袁弘现在的姿势正如后世的交通警察,打着手势指挥着来来往往的部落族人。
在营地外面,一个又一个的不同种族的生物按照袁弘的指示来回穿梭着,不过仅凭着袁弘一个人没有办法高效率的指挥这么多的人,所以大叶子、冻土等人也在一旁帮着忙。
不过,这个高效率只是相对来说的,可万万不能同后世的机械化、电子化相比。
半人马们四五个成一个行伍身上背着绳子,而绳子后面则拖着一根根的原木。
一队队的半人马有的拖着原木向营地外的空地走去或者从营地向外。
在由营地向外的半人马行伍的目的地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工地景象,两个人类手持着石质的斧头,你砍一下,我砍一下,相互配合着将一颗颗放在后世绝对能够卖出好价钱的原木砍下。
接着会有另外一人会用斧头将原木的枝枝叶叶削掉,最后再让半人马们用绳子将原木拉走。
族人们虽然不清楚袁弘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出于自己的族长绝对不会无的放矢的原因倒也并没有多少的怨声。袁弘总算发现了文明球上现实的个人威望的妙用了……
让族人这么辛苦并不是袁弘在有意的虐待自己的族人,或者闲的无聊怕族人在冬天发胖而想出的健身运动。
袁弘的农业大计在冬天就已经开始了,依照前世的记忆,袁弘将各种古代农具开始复原出来,不过因为记忆有些偏差的缘故,所以各种农具除了锄头之类的东西之外的东西都反复实验了许多次,耗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
有的农具是因为在结构上有些问题导致耕地过程中受力不均,容易损坏,有的则是干脆将结构都忘得差不多只能一点点开始复原。并且由于石器并不像铜铁之类的能够冶炼,所以农具的尖锐翻土的部分不过是大致的在石头上磨出一个隼洞,将木头安装进去后又用绳子牢牢的系紧。
耕犁方面袁弘采用的设计是初中和高中课本上都出现过的曲辕犁,曲辕犁的设计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简单点说曲辕犁只不过是直辕犁的变种,曲辕犁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
在国际古代耕犁的分类上,大致的将世界古代耕犁分为六类。即地中海勾辕犁、日耳曼方型犁、俄罗斯对犁、印度犁、马来犁和中国框形犁。其中,最先进的是中国框形犁。所谓中国框形犁,就是曲辕犁。
18世纪以前,欧洲耕犁非常笨重,需要四头、六头甚至八头牲畜拖拉,而且耕地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可是,中国框形犁只需要一头牲畜拖拉,而且耕地的效率和质量都比较高。17世纪时,荷兰海员将中国框形犁带回欧洲。欧洲人仿制中国框形犁,从而诱发了作为欧洲工业革命先导的欧洲农业革命。
袁弘很无耻的剽窃了古代中国劳动农民的伟大创造……
除了耕犁之外,袁弘还制造了翻土农具、踏田农具、播种农具——也就是课本上曾经出现过的耧车、疏松两侧的土壤,清除两侧的杂草的北宋蹚头,至于镰刀么,在袁弘来之前,部落里就已经有了,不过镰刀的铁质部分换成了是石刀。
如果从空中俯瞰袁弘所在的地方的话,一条人来人往在伐木工地和部落营地横亘在两地之间,半人马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能优势,一齐托着原木相互错着肩前进。
而在部落营地空旷的场地上,一个个最原始的木工按照之前袁弘做的范例正在制作着族长口中所谓的很有用的、能够让大家的粮食获得更大丰收的东西。
石头砸,石刀雕,还有用平滑的木块来回摩擦打磨,仅仅几天的功夫,这群人就已经井然有序的各司其职的工作起来。
当然了,族人们能够很快的就掌握好打磨的方法也少不了袁弘的功劳……
流水线生产——一个在小学课本上曾经被提起的发明,与其说它是发明,倒不如说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变革,1913年,福特应用创新理念和反向思维逻辑提出在汽车组装中,汽车底盘在传送带上以一定速度从一端向另一端前行.前行中,逐步装上发动机,操控系统,车厢,方向盘,仪表,车灯,车窗玻璃、车轮,一辆完整的车组装成了.第一条流水线使每辆T型汽车的组装时间由原来的12小时28分钟缩短至10秒钟,生产效率提高了4488倍!
让一个人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掌握所有的农具部件制作方法然后将其熟练应用完全不可能,但是假如让一个人只掌握一项技能,只掌握制造一个部件,最后再安排人手将所有的部件组装起来,这样一来不就解决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