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火炮在重力方向上的偏向角。其实那玩意儿只是由两个感应重力加速度的陀螺仪和电位传感器构成的,更精密的双向稳定器对于处理数据信号的计算核心要求太高,目前德国人还没有弄出足够成本低廉而小型化的火控计算机给坦克之类的东西用,就算有维勒安也不敢把这种随时有可能被敌人缴获危险的武器上安装那些还不为人知的划时代产品——敌人不可能缴获战列舰,但是他们很有可能缴获坦克。
“真是拙劣的设计啊,居然会把m3a1这种破烂拿来投产,米国人还真是无良奸商,不知道犹大人暗地里究竟把米国佬骂了多少次了。”隆美尔暗自想到,看到那辆m3a1坦克的死法,就已经推断出了事情的真相——m3a1的车体正前方开了一个大洞以安放那一门75mm榴弹炮,这门炮本就不是在坦克最初的设计范围之内的,最后临时决定加上去的时候距离实际生产连两个月的时间都不到了,因此仓促之间顾此失彼,一来是为了避免车体前部过重,影响平衡和悬挂,二来也是测试评审不够周密,三来是异想天开的米国佬对于这种装死在车体上的火炮还试图追求相对较为灵活的射角!于是这门大炮居然没有安装一个称得上防盾的配件!车体正面半径四五十公分的一大块面积上只有近乎于薄铁皮的防御,这个本来该胎死腹中的型号就这么因为早产而诞生了。
当然,不得不承认米国人的这种异想天开还是有一定的优点的——至少英国人的丘吉尔i型的车体75mm榴弹炮就安全没有左右调整射角的功能,俯仰幅度也在5°以内,只能和车体做同轴射击,维勒安.蒙斯克弄出来的3号追猎者战车也只有15°的左右射界和30°的上仰射界,而米国人这种牺牲了防御的车体火炮设计居然有全向25°的射界!
只可惜,这种性能特点还没来得及发挥大量的m3a1就被德国人干掉了,昨天一天的战斗下来,许多有经验的德军车组已经掌握了m3a1的这种性能劣势,往往在面对它们的时候很远就敢开火碰运气——两三千米外打在m3a1的首上装甲上固然无法保证摧毁对方,但若是恰好钻进这个没有重甲保护、面积将近四分之一平米的破洞里,那绝对是秒杀的命。
随着部队的推进,越来越多的m3a1在两军接近的过程中被打爆,当双方互相接近有效穿甲射程的时候,以色列人仅m3a1就损失了50辆以上,其余m3a2和英国人的玛蒂尔达ii型因为装甲厚实基本上没什么影响——m3a2在被4号坦克2000米内击中车体正面还是有相当大的概率击穿的,而玛蒂尔达ii型仍然只能指望偶尔来一点fw-190f敲破脑袋。
亚历山大上将麾下的英军部队想法很简单——在法国战役时,蒙哥马利将军在阿拉斯使用2磅炮发射塑性药柱碎甲弹攻击德国人的4号坦克时,还是有一些奏效的战例的,而且碎甲弹的攻击效果对于弹丸命中时的速度要求不高,距离远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到一样可以起效。
而现在双方的局势很明显——在一条狭长的谷地中对冲,相对位置的方向角变化很小,炮击的左右误差是比较容易找准的,这无疑对炮弹飞行速度慢的英国碎甲弹有优势——如果和半年前的阿拉斯战场一样开阔,德军坦克可以肆无忌惮地左右逡巡回避,英国人是绝对不敢在1000~1500米的距离上对他们的碎甲弹命中率抱以期望的。
可惜这一次,上帝似乎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在进入射程后,已经受损不少的英军坦克集群火急火燎地开始倾泻他们的碎甲弹,可惜他们的40mm2磅碎甲弹几乎就没有什么效果,半年前还往往可以把4号坦克打得“内伤”,坦克兵纷纷倒毙的炮弹此刻揍在德国4号坦克的装甲上却几乎没什么反应。
一颗颗碎甲弹砸在4号坦克的倾斜装甲上,软铅弹头罩在零点零几秒的时间内挤扁破破裂,把塑性炸药柱均匀地糊在德国坦克的装甲上,然后起爆……到起爆的这一刻为止,一切都还是那么正常,或者说和半年前的那一场对决时一样,但是后面,随着应力波沿着德国坦克的装甲传播的时候,抑或是发现德军坦克的装甲根本就不是非常均匀的质地,甚至是由多种材料锻压而成的,应力波被传导地四处乱窜自相抵消,最终消于无形,又或者是装甲板本身质地没有变化,应力波一开始传播也很顺利,但是在到达内表面的时候……突然发现里面多了一层防崩落内衬。
隆美尔出动的4号坦克,不是新出厂的j型,就是加装了防崩落内衬的h型。这两种使用了“伪复合装甲”型号在防护碎甲弹方面的效果那绝对是没的说的——维勒安.蒙斯克也一再向希特勒和装甲部队的高层们建议,鉴于英国人喜欢用碎甲弹的秉性,对英作战的部队应当有限配置4号坦克h型和j型,更何况这一次的作战是维勒安亲自担任战区司令呢。
于是,英国人悲剧了,不仅他们的2磅炮弹装药爆炸的应力波无法撕开德军4号坦克的装甲,连以色列人的m3a2换用了英国人提供的6磅碎甲弹都不能有效伤害——m3a2使用的57mm坦克炮和英国人自己的丘吉尔iii型的57mm坦克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