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都市言情>桃李满天下> 第37章 寄钱(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章 寄钱(1)(1 / 5)

罗夏萍又又臊,反唇相讥:“哼,‘她终于对我下毒手了!’”

钟鱼立刻蔫下去。“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牛车停在公社门口,坡下不大的圩市已是熙熙攘攘了。周围的紫竹林里停满了车架,一些脏乎乎的牛马不停地蹭屁股,人声和牛马的气息闹哄哄地扑面而来。几个人跳下车,和依布阿爹约好下午回寨的时间,然后精神抖擞地走进这山里的大世界。

他们先去邮电所买邮票、寄信。陈雨燕趴在柜台上一笔一划地填写汇款单,魏援朝将一叠钱放在她手边说:

“一块给你父母寄去吧。”

从邮电所出来,魏援朝要去卫生站买消炎药,他残疾的手抡大斧抡得又红又肿,陈雨燕陪他先行一步。土肥和肖巧要去供销社,弄不好又是采购什么妇卫用品,不便同去,约定了一会儿在佤汉饭店会合,钟鱼和罗夏萍自去逛集市。

由于今天是赶场的日子,各个村寨的山民和知青汇聚于此,市廛里摩肩接踵,地上踩得泥泞不堪。交易的山民们都把背篓放在地上,面前铺一张野芭蕉叶,把木耳、鸡枞、青头菌、木瓜、黄果、佤山地黄瓜之类的山货摆在上面,还有谷箩里大坨的糯米粑粑、牛肉干巴和臭豆豉;奔给们腰箩里的香香花菜、三丫苦、水芹菜、青藤菜嫩尖;盛在竹篮里的槟榔果,猎人们穿上葛藤的新鲜的麂子肉和马鹿肉。

钟鱼和罗夏萍随攒动的人头一路逛下去。有山民将酒坛置于石臼上。用细金竹管现场泡滤水酒的,钟鱼便去买了两筒,递给罗夏萍一筒。两人啜着清冽的“布来农姆”,悠闲地停停走走,看到不少知青也混迹其中高声叫卖,干着旁门左道的营生,把个民风淳朴的集市搅得天桥庙会一般。

一个知青脖上吊着一架望远镜,大声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呐,神奇魔术镜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二分钱一次二分钱一次啊……”他的身边已围聚起一帮眼巴巴的伢崽。知青把他们举过头顶的硬币全部收走,再把镜筒逐一扣在眼睛上。“时间到啊,时间到……想看反面?反面更神奇啊,再加二分钱啊……”另一个知青摆下十几只竹筒做成的简陋手电筒,节口蒙一张红蜡光纸,按出闪闪的红光招徕——“鬼见愁啊鬼见愁,走夜路用我鬼见愁啊,仙光一亮毒蛇猛兽吓光光啊,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啊……”这种小学手工课的拙劣玩意儿竟然很有市场,钟鱼看到不少山民摸索出钱来佩备了“鬼见愁”。那头又有人摇晃着手上的半导体收音机招揽——“北京的声音啊,北京的声音,还有毛主席老人家的亲口讲话啊。您想听听?买二(钱),买二对(拿钱)五分钱一段,五分钱一段啊,价钱公道,一碗牛汤钱啊……”听者无不极虔诚而肃然。斜对面有知青穿着剃头匠的白大褂躺在藤椅里,一把拔牙钳耍得咔嚓咔嚓响,翘脚吆喝——“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啊——拔牙拔牙——知识青年拔牙拔牙……”

这一路下来,钟鱼的肚子都快笑痛了,可罗夏萍却笑不出来,她的脸红扑扑的,水酒加愤慨的缘故。她激动地说:“我们到农村来接受再教育,一方面是向贫下中农学习,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另一方面我们担负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地抵制资本主义倾向的责任!可这些人带来了什么!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然后她蹙紧眉头思索深层次的根源,自言自语道:“如果山民们能够有书读、有学上,多掌握一些知识,就不会受愚弄了……可惜没有人做这样一件事。”

钟鱼很扫兴,他最讨厌罗支书忧国忧民的样子,丁点儿大的事也能上升到解放全人类的高度。于是哼笑道:

“不过还好,你来了,劳苦大众们得救了。”

说话间,打眼望见前头一个穿补丁衣裳的黑瘦知青,戴一副镜架缠了白胶布的眼镜,泥塑木雕般伫立,萧索地端举一块纸牌,上写着“卖书”,可他愁眉不展的样子更像是“卖人”。从他面前走过的人来来往往,却没人停下脚步眷顾一眼。钟鱼笑道:

“看来有人在做这样一件事了,就是混得忒惨点。”

两人走过去,看见知青脚旁放一只背篓,里面齐整地码着书。他的裤管高高卷起,裸露出泥乎乎的腿,想必走了很远的山路。然而背篓里的书却十分干净,四周的篓眼儿用芭蕉叶遮严了,没溅上一点泥。

罗夏萍蹲下来拿起书翻阅着,和颜悦色地问:“都是卖的吗?”

知青点点头,手里的纸牌放低些,以便她看清楚“卖书”二字。

“多少钱一本?”

“你看着给吧……”他闷闷地说,浓重的贵州口音。

钟鱼也漫不经心地捡起几本书,有《远离莫斯科的地方》、《马克思青年时代》、《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普希金诗选》、《雪莱诗选》;书页中用钢笔作了圈点,空白处还密密地写有评论。钟鱼哗哗地翻着说:

“你这都是旧书,能值几个钱?……再说也没有《封神榜》和《杨家将》之类的好书。”

不以为然地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