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一趟趟军列夜以继日地开往西南地区,中越边境的形势也就越来越紧张,民间已流传着中越就要开战的小道消息。许多年未打仗了,一旦听到战争这个字眼,人们兴奋、惊悸、紧张,甚至还有一种怀着好玩的心理,巴不得战争早点来临,早点决出胜负。
然而,一些子女在军队服役的家庭却从此担惊受怕,坐卧不安,暗暗祈祷边境能平静,战争不要来临,保佑自己的孩子在部队顺顺利利地当几年太平兵回来。可是,事物是不会以人们的良好愿望而转移的,战争的风声是越来越紧,脚步是越来越近了。
农村上的一些军属母亲,脆弱的已不知背地里垂泪了多少次,她们往往边落泪边自怨自艾当初儿子应征入伍时不该那么轻易地答应他,致使如今走上战场。迷信的,几乎每天都去庵堂寺院烧香拜佛,祈盼国家太平,不要打仗,万一真的打起来,希望自家孩子这次不被部队选中,不上战场,当一切都避免不了降临了,那么保佑孩子炮弹飞来时能不炸,子弹射来时能转弯,总之企求大慈大悲的菩萨能保自家的孩子一切平平安安回来。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那些庵堂寺院更是人山人海,香烟缭绕,各种各样的祭品摆满案台。摆不下的,就索性放在菩萨脚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爱子护子恨不得拿自己去换回上战场的孩子的虔诚的模样,令人看了心酸不已。
去前线报到,这是军事机密,部队是不允许参战人员写信告诉家里的,顾明波离开老部队时,也就没给家里和戴妍写信告别。
一连几个月没见到儿子的来信,家里去信又石沉大海,外边谣传打仗的消息又是那么多,母亲坐不住了,曾特地去杨吉成父母处打听。可是,自从儿媳唐萍随军后,杨吉成就很少来信,他们也不清楚儿子在部队的情况竟究如何。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母亲知道,唐萍和易长林闹出那场风流韵事以来,尽管易长林已判刑,杨家父母却因此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往日引以为自豪的儿子和儿媳成了人家茶余饭后的笑料,知情的人是不会在他们面前提杨吉成和唐萍的,以避免条件反射,刺激他们,令彼此尴尬。母亲由于牵挂儿子,她也就顾不上那么多的忌讳了。
那些天,戴妍也一直没回乡下。从杨家打探不到儿子的消息,顾明波父母就去县城找戴妍。他们总以为戴妍会知道儿子的情况。其实戴妍也像老人一样,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接到过顾明波的来信,不管她写去多少信都音讯杳无。
两人本已牵肠挂肚,平时维系双方思念的全靠信件,突然断了通信,可想而知,戴妍的内心会是多么焦急。她担心顾明波出了什么事,担心他去了前线。好在奉城和丹象相隔不远,在上个礼拜,禁不住心中的相思与疑问,她特地请假去了一趟部队。
顾明波原所在连队的领导接待了她,对于她的询问,只是告知顾明波去执行任务了,什么时候回来,去执行什么任务,说是军事机密,都没有告诉她,她只得去营部找杨吉成。
“没事,小戴,小顾只是去执行任务了,一切都很好,你可以放心。”在见到戴妍的一刹那,杨吉成有点惊慌,但他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他为什么不给我写信?”戴妍可怜巴巴地问。
“也许他忙。”
“他到底去了哪里,执行什么任务了?吉成大哥,难道你就不能告诉我一声吗?”戴妍充满希冀地望着杨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