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玄幻魔法>玄武记> 38 佛教的轮回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8 佛教的轮回观(2 / 2)

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具体而言,修下品十善业,生阿修罗道中;修中品十善业,生人道中,造上品十善业,并能布施、持戒等,来世生六欲天;修四禅八定,生色界、无色界天。

由于精神生命的无限性,具体的生命类型不可能在一种生命状态中永远存在,而根据所修善恶之业的不同会在六道中流转,业力的转化作用不是永久性的,当某种业力的作用消失之后,在其他业的作用下生命可能会进入另一种类型,今生在人道中,这是善业作用的结果,但是如果不能继续行善业,就不能保证在来世再入人道,如果行恶业,可能转入某一恶道中,如果行善业,则能继续在善的境界之中。即使是上升到梵天的境界,也可能因福尽而下降。基督教在审判之后,入地狱者永入地狱,佛教之中,即使是入地狱者还有上升的机会。六道轮回是生命的轮回,具体落入何种生命类型,完全由自己的业决定。因此,天的境界和地狱等恶的境界并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自己造成的。这样构成一种轮回的生命模式,也是道德生活变化模式,因为即使在人和天的生命中,道德还没有达到坚固的不退转境界。这种生生死死的流转状态,如同车轮,相续无穷,“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轮回是佛教对于平等的论证,这就是轮回面前人人平等,还没有成就解脱的人,佛教认为都不免陷入轮回阶段之中。

佛教的六道,既是物理性的世界,有其空间特性,也是精神性的世界,有其价值特性。作为物理性世界,也许会被认为是迷信,但这却是佛教哲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佛教道德哲学的重要基础,在理论上有其不可缺性,六道轮回和业报相结合,在理论上强化了业报说。当然人们从经验的层面并不能感受到地狱或天界的存在,如果看作共时的不同精神层次,则人的精神或道德常常是在六道之中流转,地狱道体现的是以嗔心为特征的恶,畜生道体现的是以痴心特征的恶,饿鬼道体现的是以贪心为特征的恶。有人如果嗔心特重,无异于处于地狱之中;愚痴特重,不明事理,无惭无愧,无异于处于畜生道中;贪心特重,贪著五欲,悭贪不舍,内心无德,无异于处于饿鬼道中;如果好争斗,毫无理智,心中充满嗔恚、傲慢、猜忌,则无异于阿修罗;如果心中清净光明,常行上品十善,则无异于处天界之中,心中充满道德的愉悦。因此,自心是地狱,自心是天堂,从这个角度讲,人是可以六道互具的。当然,必须是有道德感的人才能体会这一点。这种轮回的状态在佛教看来其实也是痛苦的一种表现,为三苦(轮回苦、苦苦、坏苦)之一,是必须超越的对象,佛教轮回论的意义在于超越轮回,超越之后,有四种生命境界或道德境界的提升,即声闻、缘觉、菩萨、佛,为四圣界。轮回的原因是什么呢?不了解缘生法,即十二因缘之法,“何以故愚痴众生此世他世灭已复生,如时轮回?皆由不了缘生法故。”“本质上是无明所致,因此超越轮回就要从还灭缘起的方法着手,从消除无明开始。”

许多宗教都有关于地狱和天堂的理论,这是宗教的一般观念,也构成宗教中重要的道德哲学前提,形成宗教特有的恐惧和希望的伦理学。在地狱和天堂之间的生命存在分别,佛教是最为复杂的。佛教的“天堂”境界是超出天界之上的,实际上是佛境界,从佛教的视角看基督教等宗教的天堂,则相当于佛教的诸天境界,不出六道。基督教也讲天堂地狱,但堕入地狱者永在地狱,佛教则不然,地狱众生也有希望转生入更高的生命形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