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日,无所事事!
已死了的某人拿着密报,心中暗自咬牙:朕尸骨未寒,你便翻了天了!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你停兵事、废新政的时候,朕才死了几天?
原以为,就算他阴刻些,总该是个有能耐的主君,天下可托。谁知,竟还是看走了眼,这竟是个懒汉!只知享乐,当初还争什么储位?难不成他争储就是为了今日的享受?
难不成,死了不曾下地府,反而投胎重生成了自己的遗腹子,原是因为老天爷都看不惯这宝德皇帝,要让择他继位的人亲身过来弥补当年看走眼的过错?
真是死了也不能安生……
从落地后一年,会说话会走路,永宪先帝就开始忙活着收拢旧部,。春溶园虽被封禁,人手匮乏,可正是如此,也方便了他以一个幼童的身躯执掌那些奴才。
其中艰辛,真不足与外人道也。
本来是为了自保,免得这辈子一早因为“体弱”或是“先天有疾”这一类确然存在的原因,和“下人失职”或是“刁奴顽劣”这一类推查不出究竟是为什么的缘故而夭折了。
然谁知,这些眼线人手更大的功用,竟然是时时给他汇报来,他择定的嗣君如何不肖!
观察了五年,期盼了五年,也失望了五年,真是该到个头了。
等到谦嫔死了,也是到了该出园子的时候了。
某人盘算一回,点醒那不孝子已经是他不指望的了,这天下,到头来还是要由他自己来承担——也算是,补偿当初他中道崩殂,政令半途而废给家国天下带来的损失伤害。
上辈子做过了皇帝,对那把金交椅的向往也就淡了。如今再忆起那御极的十年,更多的却是“高处不胜寒”的感慨。
再说了,父死子继才是常规,兄终弟及难免惹人诟病。上辈子他是从众兄弟里杀出一条血路,争去了储位,至今朝野还有人传说他篡位的“罪行”,这辈子他是不想再背负恶名了——且,他若篡了祈璨的位,要如何处置这个不孝子?是杀了他、杀了他、还是杀了他?
祈瑜之死,也该算到他头上,判一个“杀子”,不为过。这已经是他的心头伤,他又怎么能再让另一个儿子也殁于乃父之手?
纵他刻薄寡恩,也狠不下这个心,断不了这份情。
也罢,就架空了这个懒汉皇帝,教他高高地在上头继续享乐吧。反正,他也没那个心思料理朝政,有人代劳,不是正好?
~~~~~~~
设想固然是很好的,但实施起来难度却不小。
祈璨如今瞧着懒散,不理朝政,疏于前庭,好似一只睡着了的老虎,不论是蚱蜢还是跳蚤,猴子或是狐狸,都能在他的地盘上蹦跶几下。
可是这蹦跶,也是在他纵容之下,没有超出了他的容忍限度。如敢逾越,这睡着了的老虎被捋了虎须,立时就能醒过来,管他猴子还是狐狸,立即咬死,别无二话。
他好歹也是多年争斗,历练出来的,能让永宪帝都看得过去的储君之选,怎么会轻易就被人从手里赚去了为政的大权?那玩意儿即便他自己不用,他也绝不会给别人。
对付此人,务必要小心谨慎,谋定后动,确保万无一失。毕竟现在祈璨是皇帝,天下人的死活都在他一句话之下,图快险进,是要不得的。
所以祈暎定下的第一步,既不是拉拢朝臣,也不是靠近宗室,而是,给自己找个恰当的人,做自己微小之时的倚仗。
~~~~~~~
本朝宗族势力强盛,朝堂上下,权力斗争,基本就是各大世家在争地盘。虽然这些大姓世家大多积弊重重,为祸不小,可他们势大,就算是皇子亲王,也轻易对付不得。
就连前朝苛刻严厉,风雷之性,教人难以亲近的永宪帝,做皇子时也不敢得罪当时掌兵权、领西北营兵的山西大族永定府郭家,好看的小说:。哪怕郭家族长郭世维有次酒后无德,对祈暎不敬,当时的六皇子也并未过多计较,得了句抱歉就罢了。
即便后来永宪帝初即位就灭了拥兵自重、恃宠而骄的郭世维,也抹灭不了他曾见辱于人又不得不忍下的经历——以祈暎烈性,尚要忍辱负重,足见当年郭家权势之盛。
永宪帝御极十年,已经尽力削弱了宗族世家在朝中的影响,但祈暎死了之后,各家势力又抬起了头。如今祈暎不再是皇帝,他的旧臣也被新帝贬的贬,压的压,可说是势单力薄,他也不得不暂时仰仗世家势力,拉拢几个大族,等站稳脚跟,再另谋其他。
而在最初就被他作为倚仗的世家,自然是要精心择选。
一则务必要能信得过,没有二心。墙头草两边倒的,绝不能用。
二则务必要根基深重,持家严谨,以免日后被祈璨察觉了祈暎的谋划,他也没法轻易将这一家一姓全数拔除,这便仍能留下祈暎东山再起的资本。
三则务必要知道分寸,为人臣者有野心无妨,但要知道自己需止于哪一步。祈暎是有架空皇帝,揽过大权的打算,但他绝不希望看到自家的江山被别姓替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