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江湖雅韵> 第6章 杭州知府(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 杭州知府(1)(2 / 2)

,脸上渐渐没了笑容,沉默了一阵,叹了口气,答道:“此事说来话长,还得从辛某的身世说起。虽都是些伤心往事,但贤侄既问起,讲来也无妨。贤侄安坐,听我慢慢道来……”

“辛某乃是本地人氏,家父早丧,自幼是母亲一手带大。日子虽过得清谈,倒也没受过什么罪。我自幼酷爱读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为国效力。母亲替人洗衣织锦,供我读书。到了及冠之年,我便在这杭州城内卖些字画、又与人测字写信,一边糊口度日,一边继续攻读。永乐十年,太宗(明成祖朱棣庙号,初为太宗,嘉靖时改为成祖)皇帝开恩科,我自负胸中所学,意欲上京赶考。无奈家中贫寒,凑不出盘缠路费,为此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日韩兄从我字画摊前经过,驻足观看,见我满腹心事,乃上前盘问。我只以实情相告,不想韩兄当即慷慨解囊,欲以文银百两相赠,助我上京。辛某当时年轻气盛,不肯受人恩惠,对韩兄言道,君子无功不受禄,事虽急,却绝不受人施舍。韩兄见我态度坚决,遂劝我说,公子若真有济世之才,金榜高中,便可造福一方百姓;若今日为了清高,不肯接受银两,天下便少一个栋梁,百姓便少一片福荫。公子既观书知礼,孰轻孰重,不可不察。”

“我听韩兄此言,汗流浃背,惭愧万分,当时对韩兄既感激又敬佩。立刻接受他所赠钱财,拜辞老母,收拾上京去了。后来辛某不负所望,高中二甲头名,从此登上仕途。宣德元年,朝廷念我老母在家无人奉养,遂调我回杭州府上任。”

“我在杭州知府任上三年,屡次想拜望韩兄,谢他当年资助开导之恩。无奈韩兄乃杭州富商,我身为一府之长,为了避嫌,不便前往;托人前去,韩兄只说当年为百姓资银,于我辛某个人无恩,既官民有别,为知府清誉,也从不来登门。不想三年前韩兄家中突逢变故,一夜之间被强盗洗劫一空,我得知噩耗,调集人手星夜追查,岂料这伙强盗手法既高明又狠辣,不但未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还将那韩府上下,无论老幼良贱,杀得干干净净。唯有韩兄的独生女儿未见尸体、不知下落。”

“我派人四处打探那女娃娃人在何处,谁知竟似泥牛入海,毫无消息。无奈之下,只得以她的名义安葬韩兄。此案高悬至今,仍无结果。辛某为此耿耿于怀,寝食难安。想我身受皇命,为一方百姓父母,百姓有难而不能相助,大不义也。何况韩兄有大恩于我,彼此更有君子之交,每念及此,惶恐不已。于是才令王捕头四人时常前去打扫祭奠,既全了我与韩兄相交之义,也指望能查得线索,将凶手正法,使韩兄在天之灵,稍得慰籍。”

辛知府说到这里,语音哽咽,眼泪止不住掉了下来。王全宝见知府大人难过,接过话来,对汤沫说:“辛大人为了这桩案子,不知多少次讯问催促我等。按大明律,案子两年未破,一律视为悬案,封存入库,留侯追查。辛大人明知如此,却甘冒丢官罢黜之险,不肯封案,只要我等继续尽力察办。我等也是急于破案,见水大侠前去扫墓,才背后偷袭,只望能获得线索,谁料……”

王全宝说到这里,想到昨夜四人的狼狈景象,怎好意思让知府大人知道。突然涨红了脸,不知该如何继续。汤沫看王全宝神情,知他心思,又见辛知府神色好奇,接过话来说道:“昨晚原是一场误会,在下没有防备,以为遭歹人暗算,与四位大哥交上了手,险些被四位大哥所擒。幸好及时解开误会,否则恐怕在下此刻已在牢房内受审了。”

辛知府一听原来如此,转头责备王全宝等鲁莽,又回过头来安慰汤沫几句。王全宝等人听汤沫替自己遮掩,心存感激,虽被知府大人责备,心中却无怨言,反觉舒畅不少。

正此时,马超兴已将汤沫的行李取回。辛知府见了,笑着起身道:“马捕快既回,你四人便为水贤侄收拾客房吧。”说罢对汤沫说:“辛某为官清正,所有用度皆在朝廷所限之内,贤侄既不是外人,勿嫌简陋。辛某手中还有公文要看,等贤侄收拾停当了,可叫王捕头他们领你去杭州城走走转转,晚上再回转这里,我为贤侄接风。”

汤沫心想亏辛知府想得周到,却不知王捕头等人早已将我接风过了。见王全宝四人闭口不提,心想他们不说,我何必多言,多吃一顿便是一顿。于是也来个装傻充愣,应承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