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的故事广为流传,那是民间神化故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点燃文化大革命的烈火,把当年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官僚政府机构烧了个一塌糊涂。风助火势,殃及田园,引发的社会事件诡谲多变,耐人寻味。到头来,玩火者自伤,观火者自保乱窜,没有人挺身扑救,开辟隔离通道,却有人火中取栗,冷嘲热讽。不少人无辜受害,激起不满情绪和仇恨,留下心灵创伤。时过境迁,扪心细想,这把火之所以能烧起来,引发那么多意外事件,是因为有枯树烂枝,有荒草落叶。条件具备,温度适宜,点火就着。
四十多年过去了,热衷于探讨、研究文革历史的好事者,有增无减。他们试图挖掘、寻找文化大革命发生和发展变化的根源,评价它的社会效应;解析毛主席不惜全国大乱也要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探索其中的奥秘。他们沿着历史轨迹,结合当今社会状况,摆脱了1981年中共中央出台的那个偏颇、失真,经不住检验的《历史决议》的束缚,从多方面进行反思,有深度,有广度,内容丰富,脉络清晰,读起来很有味道。多年来,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的争论此起彼伏,视角不同,对文革的评价也不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的争论或许还会延伸、扩展,通过争论,厘清事实真相,消除分歧,取得共识,何乐而不为。
如何看待文化大革命这一事件?否定也好,争论也罢,这场持续十年,有亿万人民参加,渗透到各个领域,涉及多方面问题的群众运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是党内斗争的反应,是多年来矛盾积累,社会民众思想情绪的总体发泄。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这是人们的一个共识。那么,把那段历史划为禁区,彻底否定,不许争论,甚至恶意抹黑,丑化文革,就能把它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上去除、抹掉吗?事实俱在,影响深远,文化大革命已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承上启下,难以摘除。当然,企图否定文化大革命的人,想表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一个好的事件,是坏事。红卫兵造反派给执政当局,给当权派带来灾难,造成伤害,打破了某些人的黄粱美梦,侵犯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有怨恨,泄私愤,不希望再发生此类事件,欲将文化大革命判为逆流,是一场噩梦,是不该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进步意义。
对此,不妨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把历史还原到文化大革命的起点,恢复历史原貌,根据当年社会状况和事实真相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重新审视、分析、推演社会发展变化的走势,推导可能发生的事件乃至呈现的社会态势。由此解析文化大革命这道充满变数的难题。
假如当初毛主席不发动文化大革命,没有那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文革烈火烧不起来。换个说法,如果刘少奇、邓小平他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顺利接班,有幸成为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走下舞台,退出政坛,不再对社会施展什么影响。那么,中国会发生哪些变化,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呢?难道社会就不会出问题,不会发生动乱?党内外存在的那些矛盾和斗争,难道就会化解、了断,不会被激化?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勾心斗角,以权谋私的现象就能消除,广大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吗?其实未必。
社会变革离不开历史大环境,上世纪六十年代无论是国际形势,周边环境,还是国内社会状况和广大民众的思想观念,复杂多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和变数,事态变化难以揣测。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不少专家、学者多有论述,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在此不展开细说,仅就个人理解略作概述。简而言之,文革之前,国际上敌视共产党政府的反华势力相互勾结,气势汹汹,对新中国进行封锁、打压、搞破坏,企图颠覆中共红色政权,潜在的危机不可谓不大。
朝鲜战争,中美两国军队互有胜负,两国政府各有所获,东北亚局势,相对而言比较平稳。六十年代初,美国人把战火引入越南,控制东南亚,完成了建立第一岛链,封锁、孤立新中国的战略部署。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之后,印度与中国结怨成仇,把新中国视为对手,暗中与那些企图分裂国家,鼓吹****的反动分子勾勾搭搭,来不来就制造麻烦,让你不得安宁。还有那位苏联老大哥,看不起中国人,常常对中国指手画脚,总想让中共领导人随着他们的指挥棒行事,否则就给你出难题。五十年代末,中苏两党公开论战,撕破了脸皮,双方矛盾加剧反目成仇,直到1969年3月两国军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大打出手,两国关系彻底破裂。
此时,固守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经过反思,洗心革面,彻底整治党纪、军纪,似乎恢复了元气。蒋介石正式批准国防部制定的“国光计划”,军警特厉兵秣马,等待时机,企图反攻大陆再造民国。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产党政府并不稳固,新中国依然处在危急时刻。
外部环境危机四伏,国内局势也是错综复杂。新中国成立,共产党效仿苏联模式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实践证明,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政治体制,先天不足,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