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除了别有用心的那些)不愿看到的,一个羸弱不堪的中国对谁都没有好处。而且时至今日,此次金融风暴所引发的已经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而是全球经济危机。那种单纯在金融领域救市的举措,现在看来正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是什么高明的主意。美国人其实对此认识得十分清醒,美国政府不就放弃了雷曼兄弟吗?而对美国汽车业的三大巨头不又伸出援手了吗?
在金融风暴给全球实体经济造成伤害而且正在进一步伤害的时候,江湖郎中的招数实在起不了什么作用。现在是该从经济的基本面考虑问题并着手的时候了。这个时候,我们只有保持世界经济列车火车头之一的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这才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3.救中国就是救世界
在以西方国家为主流的国际舆论几乎一致呼吁中国出手“救美”的背景下,是否“救美”、“救世界”成为中国政府决策智慧和施政理念的重大考验。
2008年10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对美国国会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作出回应,并表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维护中国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作出贡献。”央行在声明中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加强协调与配合,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不过,央行对有关中国购买2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帮助美国救市的报道予以了否认。
10月8日,世界主要中央银行协调行动,同时宣布降息。就在同一天,中国央行也宣布降息。央行此举被普遍解读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世界也在期望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10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与英国首相布朗通电话时指出:“当前,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我们将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温总理的这番话,可以说定下了如何救援全球金融危机的基调。
2008年11月初,中国决策高层作出了应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战略:救中国就是救世界。在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中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到2010年将为此投资4万亿元。
中国应对危机的战略,得到了世界各国有识之的高度认同,受到了海外媒体的肯定评价。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对中国政府宣布的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表示赞赏,认为此举可以降低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中国政府的决定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秘鲁总统加西亚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说,中国政府采取的扩大投资和内需的经济政策不仅能确保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而且对稳定人们对世界经济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世行行长佐利克在年末访问中国时也说,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扩大内需的措施值得赞赏。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就是对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新加坡《联合早报》载文引述了中国专家的观点,救中国就是救世界,中国好了,世界就有指望。并指出,中国“向内看”就是“向外看”和“向前看”,这才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结合。俄罗斯一家媒体不无兴奋地说:“这太好了!”
一场是否“救美”及如何“救美”的议论和博弈,就此告了一个段落。回首这段并不算长的时光,也许会让人有些惊心动魄的感觉,其间的选择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读读《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11月12日刊发的评论员张翔的文章,我们会受到一些启迪。
救中国就是救世界
在世纪性金融危机的挑战之前,中国决策层正式确立了“救中国就是救世界”的战略,显示出杰出的政治方向感和独立设置议程的政治能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推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主要致力于改善民生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此次由美国扩散至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舆论围绕中国在此次危机中的角色问题的讨论,一直纠缠于中国要拿出多少外汇储备来“救美”,怎样“救美”,中国似乎已经陷入左支右绌却别无选择的困境,不“救美”而放任美国的金融市场崩溃,中国的外汇储备会有更大损失;如果“救美”,外汇储备又会大幅贬值。总而言之,似乎除了“救美”,中国就没有更重要的事情或者没有其他选择。
可是,中国政府推出的4万亿投资国内的方案,显然意味着中国决策层并没有为这些议论的狭隘视野所局限,而是认为投资国内事务是更为紧迫、更为重要也更有效益的事情。决策层试图化危机为转机,借助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时机扩大内需,既遏制衰退,又“倒逼”发展方式转型,培育消费型经济发展方式。
而从投资收益来看,相对于投资风险仍然非常大的美国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