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你身边的经济学> 第4章 从兰州牛肉面看价格“调控”(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从兰州牛肉面看价格“调控”(3)(2 / 2)

实在太大。种什么亏什么,养什么亏什么。农业垮了,我们都要吃苦头。

农业天然是个竞争行业,而且有与动植物生命周期联系的特殊问题。现代经济学的“零利润定理”告诫说,竞争行业一定趋向于零经济利润,就是变得大家都没有多少油水可赚。要躲开这个前景,靠的是创新,就是广东话“饮头啖汤”的意思。有人总结经验说“人无我有,人有我廉,人廉我优,人优我转”,那就是一直超前,走在竞争的前面,一直“饮头啖汤”。我们的农民兄弟也应该有这种企业家意识。

但是必须指出,和别的竞争行业不同,农业只能在动植物原有种类的基础上改良,不能像家用电器那样三天两头发明新产品,所以农业不能太指望创新。投资最大、期望曾经最高的基因改造作物,闹了那么多年,现在怎么样?许多地方要把基因改造作物收回甚至销毁!这应该发人深省。既然创新的天地不大,那么一定要冷静接受丰产往往不能丰收的道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并且在价格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作为第一步,再也不要敷衍减轻农民负担的承诺。农民真不易。

市场物以稀为贵,荔枝增产不增收

因为花季高温少雨光照充足,后期“小虫子也不来作梗”,大前年???东荔枝大丰收,据说产量将高达创纪录的90万吨。

这是当时公诸报端的预测,后来应验了。谁说经济现象不能预测呢?许多经济现象还都可以预测。

可是站在城市看农村,面对荔枝大丰收的前景,人们自觉或者不自觉会有不同的展望:一是荔枝大丰收果农乐开怀,二是荔枝大丰收果农心里流泪。

我预料丰收伤农。果不其然,那年刚刚进入六月,广州街头的荔枝已经铺天盖地。短期在我们学院工作的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的一位教授说,他妻子有逛市场的嗜好,包括逛简陋的肉菜市场。身为护花使者的他陪着逛市场,也观察到荔枝上午10元3斤,傍晚10元5斤的现象。这是什么价?真是果贱伤农!

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人们担心随着更多品种荔枝的成熟、上市和外地荔枝大量涌进,广州市场荔枝价格还可能下跌。叶圣陶老先生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写的《多收了三五斗》的故事,又一次准确地上演。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除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和开放竞争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外,我们的农业政策真是乏善可陈。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者对农业经济规律的认识,还比不上当年的叶圣陶老先生。

不专农业的叶老先生为什么反而比较高明?无他,存在决定意识也。因为老先生生活在初级市场经济汪洋大海的环境中。再一个因素,也许可以斟酌,就是许多例子告诉我们,严肃的文学家、艺术家对生活和社会的观察,常常比政府官员和学问家深。就我的阅历所及,最早对“黄金周”提出质疑的,是老画家丁聪。

物以稀为贵,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我们农业的许多问题,都源自农产品产量太大。面对荔枝的“烂市”,不少专家认为“荔枝生产还不到说多的时候”,理由是“如果”能够突破生产、流通、加工、出口等瓶颈问题,荔枝产业还是前景无限的。但我的看法不那么乐观。荔枝不是坚果,即使和其他非坚果类的鲜果相比,也是最娇嫩的。解决荔枝生产的“流通、加工、出口瓶颈”,说说便当,做起来谈何容易!

物以稀为贵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只要不是特色产品,产量上去价格一定下来。彩电和空调、香蕉和荔枝,无一例外。彩电、空调陷入了价格大战的囚徒困境,香蕉、荔枝也避免不了价格大战的囚徒困境。

农民的迫切问题是增收。这些年来,菠萝在产地50元半吨,河虾在市场十几元一斤,真是种什么亏什么,养什么亏什么。当此增产与增收严重矛盾之际,我觉得不好说“荔枝生产还不到说多的时候”。

有什么办法让果农增收呢?理论上是有的,那就是老天爷“形凶实爱”地帮忙,在荔枝开花的时候,来一场疾风骤雨,把花打掉大半。197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农业工人罢工以对抗农场主,使得莴苣的产量减少了一半,结果莴苣的价格上升了一倍,农场主的利润反而因为工人罢工而有所上升。这就是竞争农业的市场规律,不由你不服。

如果产量是农户的主要寄托,那么全局增产农户一定不能增收。这是大量个体农户种植低质或者同质荔枝的内在困境。如果人们因此而认识特色农业的重要,也算是一点不轻松的启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