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人说,牛肉面限价令虽然未能奏效,但毕竟表明了物价局是站在穷人的立场为穷人说话的。这就应了茅老先生的分析了:是否行得通不要紧,要紧的是模样上立场正确,旗帜鲜明。可是这些人不认识政府要珍惜“言必行,行必果”的公信力,做不成的事情不要嚷嚷。现在,牛肉面限价令口惠而实不至,成为笑话,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受到很大损害。可惜我们一些政府部门的干部,不认识甚至感受不到政府公信力的意义和价值。在本书后面的一篇文章——《骗子命运的“比较研究”》中,我们还会谈到政府公信力的问题。
也许是因为比较讲究实际,所以广东人会批评一些人的动作“有姿势无实际”。什么时候能够摆脱这种“立场第一”和“姿势要紧”的状态,进步到老老实实为穷人办实事,则穷人万幸,中国万幸。要做到这一步,还有赖于广大群众提高现代经济学基本理念的修养,因为现代经济学才是关于市场经济的学问。具体来说,读者如果掌握了前面一篇文章简述的那一点现代经济学理念,那些“有姿势无实际”的作秀,就会无所逞能。
现在我们政府一般还是比较慎重的,兰州市物价局的牛肉面限价令只是非常个别的例子。面对猪肉价格大幅度攀升这一关乎人民生活的大事,国务院就召开过专门会议研究对策,但是国务院不是像兰州市物价局那样直接对商品的价格动手,而是着重从供给方面采取措施,力图缓和猪肉的市场供求关系。供求关系缓和了,价格就会下降。不过,国务院也告诉大家,这是不能指日成功的活,即使做得很好,猪肉价格的回落也将是大半年以后的事情。
怎样从供给方面采取措施呢?这是一系列的功夫,包括奖励母猪饲养,给养猪户优惠提高保险等等。这些都是慢功,虽然不像兰州市物价局的牛肉面限价令那样能够赢得一时的喝彩,但却是实实在在为民的措施。
从花农踩花说农业的保护和发展
广州春节前的花市,闻名遐迩。前几年曾经遇到一点角色调整中的困难,但还是一直办下来了,并且一定还会办下去。当今世界,这样的传统节目弥足珍贵。
除夕子夜过去一两个钟头,花市就要开始收场。前些年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跑到花市,在深夜两点多钟,肯定可以看到,花农把一些卖不出去并且难以回收存养的花卉,扔在地上踩烂。那么美好的存在被糟蹋,你感到很不舒服,心里说:“多么愚昧!”其实,花农之所以这样做,自有其经济学的道理。如果具体做法文明一些,比如捆好送到什么地方去沤肥,不使花街一时那么狼藉,那当然就更好。
你可能不服气,说反正花农已经不要这些花了,如果就留在摊上让爱花的市民轻取善待,那么花农不必为踩花费力,不必心里流泪,市民有鲜花装点家庭,岂不两全其美?
那么让我们试试你的“方子”行不行:如果真的照你说的做,那么明年不少市民就会等着捡这种你以为两全其美的免费花卉。明年的花市,一定惨淡。明年的花农,个个都要流泪。
市民也不会好过。花农伤透了心,不种花了,再下一年的花市,就没有什么花可以摆出来卖,市民想买花也没有多少可以选择的了。前后只要三年,第二年花农流泪,第三年市民买不到花。这个“报应循环”,并不太长。花农都垮了,我们的城市将变成没有鲜花的城市。
这种可能的命运,不是花农的专利。整个农业因为其周期性,因为看天吃饭,因为有储存、加工、保鲜等特殊问题,其前景都面临这种可能性。叶圣陶老先生的《多收了三五斗》,把不受政府保护的个体农户的命运,发掘得淋漓尽致。多收了三五斗,价格从十五块跌到五块。文章细致描述了压级、压价,从不给现洋到不给信用略好的“中国银行”券,只给信用不那么好的“中央银行”券的内容,想远一点儿,简直可以用于预示现在一些地方收购农产品“打白条”的前景。这样的分析赤裸裸不讨人喜欢,可是深刻得很,比我们现在许多政府官员和经济学家都高明。
一些学生不相信美国有过把牛奶倒进湖里、海里的事情。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初访美国,他们的教学电影让每一个经济学学生都温习美国经济发展历史上这些著名的案例。现在美国农业比较发达,归功于技术进步和在农民同意限制种植面积的条件下政府给予价格支持的农业政策。
反观我们,价格支持不仅有限并且疲弱得很,必要时限制种植和养殖的观念,在头脑里简直没有,只认为越高产越好。结果荔枝空前高产,价格却直线下跌,农民丰产不丰收。菠萝50元可以买半吨,仍然卖不出去。活蹦乱跳的罗氏虾在广州的肉菜市场上跌到每千克不到20元的低价位。结果就像《多收了三五斗》中写的,“田真个种不得了”!
现在大家都说要保护农业,而且在作报告的时候按内容的先后次序把农业放在第一位,但是着眼点却还是放在保持农业大军、保证种植面积上。粮食市场、棉花市场不久以前还一度厉行封闭运行。结果怎么样?有一年棉花收购价格一下子就跌落三分之一以上,对农民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