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低碳真相> 第32章 减碳,中国正道(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章 减碳,中国正道(1)(2 / 3)

别有用心。我们必须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有深刻的认识,因为这会影响到中国转变经济方式的最终效果,甚至还可能出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退。

低碳发展必然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要摆脱“高碳”走向“低碳”,显然需要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尤其要注意“低碳”和“发展”的关系。中国低碳经济具有中国特色,处于工业化阶段以及城镇化建设阶段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要“低碳”、“发展”两不误。

中国在低碳的发展战略中要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的低碳理念。因为低碳一方面需要解决目标和现实的问题,同时还需要解决中国国际形象和国内现状的问题。不能头脑发热跟着所谓的时髦走,一味地讲低碳容易出现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况,而宣传“减碳”的理念,就能实现既有面子又有理性的政治智慧。

中国从战略层面上是要“高歌”,但在战术层面上却不能“猛进”,只有像熬中药一样慢慢来,才能不温不火,恰到好处。一步一个脚印,摸着石头过河,逐渐让中国达到预期目标。

于是,中国应该提出一个新词汇--减碳,即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

低碳是一种量化的指标,而减碳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减碳意味着“高碳”可以变成“中碳”,“中碳”又可以造就“中下碳”,“中下碳”又进一步推动至“低碳”。从而造就从减碳到低碳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低碳是一个远期目标,减碳是一个近期目标,一味地追求低碳脱离了中国当下的国情,而减碳则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只有减碳才能达到低碳。

中国需要淡化低碳的概念,而力推减碳,中国应该成为一个减碳的大国。有了减碳的概念,对于中国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能耗降低40%~45%的战略目标,就有了很好的理论注解。

十大低碳战术

减碳是中国务实的战略选择,也是可以达到目标和解决现实问题的选择。只有战略判断和定位准确以后,才可能有之后的战术安排。在实施减碳战略过程之中,政府扮演的肯定是主导性的角色。即使在一些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国家,比如美、英、法、德等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过程中,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中国低碳的十大战术,更多要发挥政府“有形的手”,再配套以市场化“无形的手”。

中国政府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的对策,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国减碳的战略。中国政府或许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展开减碳的战术安排。

第一,出台更有力的法律政策。

目前世界各国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低碳发展的立法工作,影响最大的是2009年6月奥巴马上台以后推动的《美国清洁能源和安全法案》,尽管这个法案目前还没有得到参议院的通过,但是这表明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的方式来积极推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

那么中国也必须加强对减碳法制的建设,尽管中国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但这部法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资金筹集方面要求得并不详细,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法律的强制性有待加强。

如果有法律力量来推动,那么围绕新能源、低碳、减碳经济的各种产业便有了法制的基础。通过国内的一些产业规划,大力加强低碳产业的推广,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同时通过国家的一些行业指导,社会优惠等各种方法鼓励低能耗产业发展、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

除了需要有政策法规的支持外,同时还需要制定能耗标准。在这方面,中国也必须通过技术手段、行业标准,对高耗能的产业,比如建筑、交通、发电等方面实行能耗标准,从而达到减碳的目的。

第二,要加大重点低碳技术的研发。

提升中国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水平是当务之急。中国的科技实力目前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要想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实现整体性的科技突破难度非常大,要在科学研发中间加大投入的同时,实行重点突破的战略。

中国将科技精英集中在“两弹一星”上,成功地在航空、航天、核武器技术方面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那么在减碳时代,中国同样也需要加强科技规划,采取集中火力、重点突破的战略布局。

既然不能够全盘整体超越的话,那么就应该更加务实点,将这些科技战略的重点放在新能源技术上,而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也要抓住几个核心环节来予以突破。

煤炭是中国化石能源的主体,据预测,即使到2050年,中国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还会一直保持在50%。既然中国要降低能耗,那么首要功课就应该是攻克煤炭的能耗降低技术,因为在中国,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超过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只有煤炭排放量的40%,所以必须要实现煤炭合理高效清洁利用。要在广泛应用先进煤炭资源勘探、煤矿开采、安全生产技术和提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