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低碳真相> 第21章 众说纷纭的气候理论(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章 众说纷纭的气候理论(2)(1 / 3)

“全球变冷说”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1947~1976年的全球性寒冷天气曾使许多气象学家惊呼小冰期的到来。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此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日本气象厅的朝仓正1973年曾经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全球变冷”时代。按这个规律,目前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气候“变冷说”一度即将成为主流。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不但没有继续下降,反而出现了回升,这个事实促成了今天许多人们对于气候变暖学说的认可。

而对于气候变暖说法,还有更多的理论对其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日地关系说”认为,太阳黑子与地球气候变化同步,凡是黑子多的世纪,也是地球较寒冷的世纪。长期以来气象学家常用太阳黑子活动制作长期天气预报,但效果时好时坏。丹麦气象学研究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活动周期(通常为11年)缩短。英国北爱尔兰天文学家在爱丁堡举行的欧洲天文学会议上也指出,不是太阳黑子数而是太阳活动周期长度异常缩短(9.6年),这使近一时期地球气温偏高,而被称为“小冰河时期”的17世纪太阳活动周期异常得长。

“海气互动说”则认为,大气环流可重新调配太阳能,支配地表风云雨雪、寒来暑往,而地球所能吸取到的太阳能,80%存入海洋,因而海洋与大气环流的相互联动对地球气候影响重大。愈演愈烈的厄尔尼诺现象,实质上是低纬度地区海水大范围、持久性高温。这如同给大气火上加油,使之更趋活跃,风暴迭起,副高强而不衰,中纬度夏热显著,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罕见的寒冷冬天让人们对全球变暖的科学理论的质疑纷至沓来。这给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正面宣传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一旦更多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变暖并非是人类活动的原因造成,那么气候变化谈判的所有基石都会崩塌。

理查德·林德森的黑脸

在气候变化谈判过程中,美国政府态度一直不积极,成为欧盟的眼中钉。美国政府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在美国有一股强大的全球变暖科学理论的怀疑力量的存在。理查德·林德森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是著名的气象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变化反对论者,曾获得气象学最高奖Charney奖。他1940年2月8日出生在美国纽约,196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曾在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大气和行星科学系的教授。

理查德·林德森多年来致力于大气变化的研究,是气候变化反对派科学家队伍里的领头羊。他认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仍不明了,前景也难以预测。首先,近年来许多天气情况都是“自……以来最高气温”或者“自……以来最严重的风暴”等。而“自……以来”就意味着,在大气中二氧化碳聚积与天气开始变暖之前,灾害性的天气状况就已经出现过。此外,在中世纪,当斯堪的纳维亚人定居到冰岛和格陵兰岛时,就曾出现过比今天还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期。此后大约在1350~1850年间出现了小冰川期,继而气候重新回暖,而在这中间气候并没有受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林德森教授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在季风、潮汐、Hadley环流、臭氧的光化学过程、古气候和全球增暖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重要成就。

林德森教授是一位坚定的气候变化反对论者。大多数科学家都认为,气候正因为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变暖,林德森博士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这是所谓“极无说服力的科学”,并斥责联合国气候专门小组关于气候变化的警告为胡说八道,但林德森并不否认大气中二氧化碳在增多。

通过最新的研究结果,他认为人们高估了二氧化碳对气候的影响,说碳排放量可以继续上升而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后果。工业革命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280ppm,如今达到380ppm,但林德森表示,这个浓度完全可以超过1 000ppm也不会造成危险。他宣称,即便出于某种原因产生了某种影响,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来作准备。

与气候模型分析的结论不同,他认为过去10年全球并没有变暖。他说,我们低估了自然的变异性。鉴于变暖幅度仅为0.6摄氏度,宣称“全球变暖人类应该负主要责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林德森还表示,他坚信总有一天全球变暖论将被揭露为一场骗局。“我希望这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

正面派的反击

面对全球是否在变暖的疑惑,世界上的大部分主流媒体和主流科学家依然在捍卫气候变暖的观点。多位气象专家指出,北半球多个国家最近遭遇的严寒天气并不算反常,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并不矛盾。

美国著名气象服务站“地下气象员”的创始人杰夫·马斯特斯指出,在分析2009年冬天北半球地区的天气时必须看到,虽然一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