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低碳之所以热火朝天,首先是因为人类的忧患意识, “低碳”来源于人们对于气候变化有可能形成的巨大破坏力的恐惧。《2012》这部影片恰逢其时,它所煽动的世界末日的情绪让人不寒而栗,尽管人们知道,这一想象性的故事有夸大事实的成分,但是当人们回头看科学家列出的数据时,却不得不承认全球变暖是悬挂在人类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全球变暖的气候理论为低碳热提供了理论支撑。关系到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低碳”仿佛是给地球变暖开出的一剂灵丹妙药,很快成为精英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于是,精英人士的呼吁、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成为推动低碳热的一大动力。
《2012》的警示
当印度洋海啸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向山顶一座寺庙袭来时,一位老喇嘛开始敲钟,神情自若。这是在2009年上映并引起全球轰动的灾难片《2012》中的一个镜头。这个镜头充满了东方的神秘色彩,老喇嘛那种泰然处之的表情蕴藏着一种超脱的美。
但在电影《2012》描绘的世界中,这种超脱感并非主题。《2012》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的是在2012年世界末日到来之时,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该片被称为另一部灾难电影《后天》的升级版,投资超过2亿美元,是灾难片大师罗兰·艾默里奇的又一力作。在这部影片中,导致世界末日来临的主要原因是淹没了整个世界的滔天洪水。
有关2012年是世界末日的预言是根据古代玛雅人的历法计算得出的,因为玛雅人的历法认为旧纪元结束是在2012年,新纪元开始也是在2012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地球将发生一次毁灭性的灾难。撇开影片来观察现实世界,由于地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只是没有影片里那么恐怖和夸张而已。
地球变暖是需要用科学数据来证明的。在过去400~600年间,地球逐渐变暖,而20世纪的升温速度更是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段。自20世纪初以来,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增加了约0.6摄氏度。在过去的40年中,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了约0.2~0.3摄氏度。
地球变暖,直接导致全球海平面在此期间相应地上升了10~25厘米。而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海平面在世界各地上升的高度并不一样。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0毫米,比全球平均速度更快。在2000年以前,孟加拉湾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毫米,但是过去10年,这里的海平面每年上升的高度达到了5毫米。
全球变暖对沿海国家造成巨大威胁,以孟加拉国为例,它是一个低海拔的三角洲国家,人口约1.5亿,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按一些气候变化模型的预测,到2050年,如果海水上升1米,估计该国18%的沿海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2 000万居民将被迫迁移。
尽管这种看似缓慢的变化和电影《2012》中的情景相距甚远。但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也不容小觑,它同样会让人类充满危机感。全球有超过70%的人口生活在沿岸平原。全球前15大城市中,有11个位于沿海或河口地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预测,从1990年到21世纪80年代,全球海平面将平均上升22~34厘米,这意味着全球很多岛国和大城市将面临巨大的威胁。
自然界的改变给民众最大的冲击不是海平面的上升,因为海平面每年上升5毫米的微妙变化,只有那些需要观测这种数据变化来进行科学研究的专家们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发现。普通民众能够觉察到的是天气的变化无常。其中,他们体会最深的是两种感觉。
第一种感觉就是“热”。
2000年后,世界各地的高温纪录一再被打破。譬如:2003年8月11日,瑞士格罗诺镇录得41.5摄氏度,破了139年来的纪录。同期,巴黎南部晚上测得最低温度为25.5摄氏度,破了1873年以来的纪录。2003年夏天,台北、上海、杭州、武汉、福州都破了多年以来当地的高温纪录,而浙江更是也屡破高温纪录,67个气象站中的40个刷新了纪录。2004年7月,广州的罕见高温打破了53年的纪录。2005年7月,美国有200个城市创下了新的高温纪录。中国台湾地区的宜兰在2006年7月8日温度高达38.8摄氏度,破了1997年的纪录。2006年11月11日是中国香港整个11月最热的一日,最高气温高达29.2摄氏度,比1961~1990年11月11日的平均最高温26.1摄氏度高出3.1摄氏度。
第二种感觉就是“冷”。
2008年,中国南方发生了罕见的冰冻天气,让当地人民一个春节都过得不安宁。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时候,会议室内大家在讨论地球变暖的话题,而窗外却是历史罕见的低温天气。就在会后不久,中国的北方城市石家庄下了一场50年未遇的大雪,让整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