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聘才。就是把我们所找到的人聘请到企业来,而且给他很适当的职位,辅以很合理的责任。
第五,礼才。礼遇人才,让他有知遇之感。
第六,用才。使人才的才干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被企业所用。
第七,留才。使人才久任而不会见异思迁,别人怎么挖角都不会心动,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第八,育才。就是让他持续地成长下去,再好的人才到了企业以后,如果不给他适当的培训,不让他有继续成长的机会,他也可能过一阵子就衰退了,我们让他跟企业同步成长,将来才不会出现企业人才断层的现象。
第九,尽才。让他在自动自发的气氛当中,能够把所有的力气都释出来,没有什么顾虑,也没有什么阻碍。当年诸葛亮没有碰到刘备以前,有人跟他说,东吴孙权也很好,礼贤下士,他既然讨厌曹操,不如到孙权那儿去。但是诸葛亮不愿意去,他说,孙权是很贤能的人,会敬重他,但是不能充分地信任他,让他去发挥。诸葛亮之所以追随刘备,就是看上了刘备能够使他尽才这一点。
第十,救才。就是使散漫的人能够自律。因为一个人在企业长久工作,难免会有情绪的高低,难免会发生错误,或者他一切都做得很顺的话,也可能会散漫。这样的人,我们要救他,让他日新又新。
遵循用人的一贯之道,就可以让一个人才好好地在企业里面充分发挥才干。能够识才已经很困难,肯用心去寻觅、去鉴别、去礼聘,得到人才后又能够重用他,这更是不容易的事情。用人时,能够克制自己去听他的意见,这个更难,历史上只有少数的成功人士做到了这一点。能够有容人之量,能够使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导之下,真正地发挥能力,也是人生最大的乐事。
用人,最要紧的是跟下属成为一体,不要跟下属对立,否则就会分裂,分裂就会引起仇视,造成很大的阻碍。假如主管与下属能够成为一体的话,那主管就会知他、信他、尽他、用他、教他、谅他。假如主管跟下属形成对立,主管自然会想办法压制他、排斥他、欺负他,找机会冤枉他,想办法打击他,最后整垮他。这样一来,就和知他、信他、尽他、用他、谅他,形成两种不同的气氛。从下属的角度说也是一样,下属跟主管成为一体,会感到爱主管就等于爱自己,对主管好就等于是对自己好。可是下属如果跟主管有对立的感觉,就会觉得这个主管不能捧,否则到最后他一定推翻自己,打击自己,岂不是自讨苦吃?所以现在就开始冷冻他,疏远他,有机会就打击他。我们要注意自己跟下属相处时内心的感觉,如果感到他是人才,我们会自动地爱护他,培养他,会去制造机会让他发挥,这就是良性循环了,有一天你会很感谢他。如果你认为他是奴才,排斥他,感觉到跟他在一起很倒霉,这是恶性循环。最好趁早改变这种状况,或者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就只好离开他。当然也有人感到不好不坏,不过这种情况对我们的帮助不是很大。
从事管理的人最大的本事其实是能够“用人”。用人的先决条件是了解一个人,还要有适当的条件把人才找来帮我们的忙,了解人要靠眼观,而请人来帮助要靠手腕,这都需要有相当的素养。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命好,他的左右手都那么出色,能够帮上他的忙,实际上他也是经过一番的努力才得到今天的成果的。用人不可能没有术。有很多人自认为是个正人君子,不耍什么手段,也不讲什么术,好像所有的术都是不正当的。其实不然,儒家所主张的叫做柔术,法家所主张的叫做刚术。中国人常说的刚柔并济,意思是在关怀、爱护下属之外,还要加上若干的“艺术”。这个艺术就是一种人际的技巧,使得你的下属一方面对你心怀感激,另一方面对你又相当的尊敬。这种情形之下,他自然会为你所用。
我们一定要把权术跟艺术分开,凡是玩弄权术的人,最后一定是害人害己,绝无好处。那种很讲究艺术的人,虽然有花样,但是大家知道他的心很正,意很诚,所以很乐意跟他在一起。中国社会就是这样,我们要高兴地接受人家的设计,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相处得很好。
员工跳槽关键在于找准原因
每次大家一谈到人员跳槽,就会感觉到很紧张,好像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的看法是,一个年轻人刚刚进入社会就业,在前五年,如果认为有跳槽的必要,你就去跳槽,五年之后,你就不应该去跳槽。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搞不清楚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或者工作意愿,甚至自己适合哪种环境都搞不清楚。你在两年之内能够安定下来,那是你的本领。实在不行的话,宽限到五年。在这五年中,你不是盲目地跳槽,或者存心跳槽,或者为了一点点小便宜就跳槽,而是为了选取更合适的工作环境而跳槽。
有人可能觉得我是站在员工的立场上的,其实我的立场是两面兼顾的。老板要慎选员工,员工也要慎选老板,这是很正常的。我们有一句话说“年轻的时候要慎选老师”,年轻的时候,没有选一位好的老师,结果越学越糟糕。同样,年轻人也要慎选企业,不能盲目投入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