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马上接受,也不可以马上拒绝。这两种态度都不好。我们听到赞成的就高兴,听到反对的就不高兴,那就不叫沟通。
不要怕冲突。如果在沟通的过程当中有很激烈的争执,不妨让它暴露出来。中国人常常讲长痛不如短痛,与其大家都不讲明立场,始终埋在心里,不如让它爆发出来,就可以彻底解决。不要制造冲突,也不要害怕冲突,尽量大家互动,最后很坦然地接受改变。所谓很坦然地接受改变,就是说,既然大家喜欢这样改变,那就这样改变,老板要积极推动,否则,下面的人不敢改,就不会有效果。
我们调整企业文化的目的,是让它越来越合理,我一直认为我们的企业文化应该提升层次。我现在把企业文化分成四个层次:最底层的叫做力,其次叫做功,再次叫做德,最高层的叫做道。道、德、功、力也是中国人管理的四个层次。
所谓力就是专制独裁,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听话就叫你走路,这种企业文化完全讲究权威跟压力,几乎看不到道的影子。历史上以武力为主要诉求的最有成就的是秦始皇,在力的企业文化方面最有成就的也是秦始皇。秦始皇刻薄、残忍、暴虐,最后产生很多反对他的力量,秦朝二世而亡。
力的企业文化提升上来就到了功的层次。所谓功就是说老板很有魄力,论功行赏,功过分明,丝毫不讲感情。这方面,可以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例。汉武帝在位54年,宰相换了10个,这10个人里面有6个不是自杀就是被汉武帝所杀,这样的老板谁还敢跟他?其中有一个人叫做公孙弘,汉武帝去拜相的时候,他一边磕头一边流泪说“不要找我”,但是汉武帝很坚持,所以他辞不掉,只得对人讲“我完了”。皇帝请他当宰相应该是很高兴的事,可是他却说“我完了”,可见大家很害怕汉武帝。汉武帝的做法是,你稍有违法或者稍微有欺骗行为,不管你平常表现怎么样,杀无赦。有人劝汉武帝说,人才是费很大工夫才请到的,他还没有充分发挥才能,你就把他杀掉,天下人才是有限的,你通通杀光后到哪里找呢?想不到汉武帝说,人才到处都有,只要你有眼力,看得准,就可以找到。人才就是有用的工具,这个工具不发挥,或者发挥不恰当,不把他杀掉还有什么用呢?
我想这也是一种主张,但是听起来很害怕。今天一般人都喜欢讲功过分明,我们倒应该想想汉武帝的例子。功不是很好的企业文化。
功的企业文化再提升,就到了德的层次。德就是以德服人,恩威并济,使大家都愉快相处。你说他不怕你,他又怕你,你说他怕你,他也不太怕你,这是德的层次。历史上的代表人物应该是周文王,他本身品德高尚,也很有正义感,同时他有很远大的理想,可以吸引诸侯拥戴他,跟他共事。但是他还需要恩威并济,不能一味地宽容来感化下属,所以德也不是最高层次。
真正最高层次是道,就是一切秉公处理,非常公正。道并不反对力,必要时候用力,用积德来成功,而事事求其合乎道,这就是最高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