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 第43章 中国崛起与企业国际接轨(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中国崛起与企业国际接轨(4)(3 / 3)

0亿元新币,超过了胜科海事。中远投资(新加坡)有限公司因此而摇身一变,成了新加坡股市的成分股,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居然如此神奇地实现了。

中远修船:驶入全球产业海图

后面的技术性过程在此不妨省略。目前,中远修船是我国最大的修船企业集团,被誉为中国修船业的“航母”。拥有大连、南通、上海、舟山和广州等多家享有较高国际声誉的现代化专业修船厂及大量航修和配套服务中心。中远修船总坞容量185万吨,厂区总面积逾425万平方米,形成了“北中南”科学合理的地域分布和生产格局。2006年,中国修船企业共完成修船产值约240亿元,其中,中远修船完成修船产值555亿元,占全国修船产值的23%,稳居全国修船排行榜首位。

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胜科海事把它的管理经验、改装技术、客户体系等全面引入中国,使中远修船成了新加坡股市上融资力极强的投资典范。中远修船也有更多的钱去建大船坞,去搞大扩张。

两三年后我再去新加坡,李建雄眉飞色舞地告诉我,这套打造世界级产业领袖的故事在新加坡备受好评。在一次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参加的企业研讨会上,中远新加坡的纪总大讲了一通新加坡资本和新加坡企业怎样带领中国领袖企业国际化,赢得满堂喝彩。李显龙总理也很兴奋,还邀请他们跟他随团赴华访问,跟着李显龙会见了很多国内政要,着实风光了一把。

2008年10月,我去新加坡参加国际咨询协会的年会,李建雄请我吃饭,再次谈起中远修船,产业领袖的气势溢于言表。目前,中远集团的战略已经做了重大调整,三大支柱产业的排序是:航运、修造船和物流。当初仅有几亿元收入和几千万元利润的中远修船,2010年的收入达到近200亿元,利润达到20亿元以上。中远集团决定,投资100亿元发展修造船产业,向世界级的大公司进军,为此广招人才,仅2008年就从新加坡招聘了近80位高级人才,搞得两大公司都来抗议。

战略思考:“顺势而行”的大哲学

中远修船这个堪称杰作的案例,让我们体会了一个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道理,就是中国传统道家思想在产业发展中的借鉴。此案例似处处暗合老庄道家的“无为”之智。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指打开心灵视野,包容大宇,顺天应势。表面看,此举属于强行切入国际市场,强力追攀领袖地位。实际上,却是有意避开了国内恶性竞争的强求之策,体察产业发展的天道本色,按其本性行事,顺应了全球经济的大势之变,也容纳了国际产业势力的发展需求,变可能的对抗之势为真实的合作之局,才会内外逢源、游刃有余,才有“无为无不为”的大道圆融。

一个国家经济大势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企业一定要观事而行,因势而为,顺势而行。

所谓观事而行,就是在研究全球大势中树立信心,敢于超越常规思维寻求自己的战略制高点。目前,中国的企业家和国民意识中还是有大量妄自菲薄的意识,总是用现实能力、现实规模、现实资源去论位势,这就叫“错位观势”,从而导致逆流而行。

所谓“因势而为”,就是在制定战略时把握产业区域转移大势,把握产业特性与升级大势,把握产业领袖换位大势,找到企业能够游刃有余的切入点,形成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态势。试想,当年中远工业公司如果把修船一把卖给胜科海事,我们今天又该如何认识这一产业和这一企业呢?

所谓“顺势而行”,就是要在战略合作中发力,在战略合作中成势。在中远修船的案例中,中远修船与胜科海事是在基本大势下相互借力,我们借到了资本之力和管理之力;胜科海事则借到了中国的市场之力,一旦中远修船与胜科海事隔海分工,全球市场就形成了两大领袖公司协同运营之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