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李肃说中国企业的活法> 第17章 “南方谈话”与二次开放(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 “南方谈话”与二次开放(3)(2 / 3)

一种做人哲理的教化方式。与赵朴老谈佛真的是一种享受,从中悟出的道理也让我受用终生。在赵朴老境界的感召下,我坚定不移地投身于服务灵山大佛事业并最终助其取得了成功。

灵山项目还有一个关键性人物--无锡市市长吴新雄。吴市长是一个智慧超群、思维敏捷、魄力十足、激情四溢的官员,具有浓厚的学者风范和大企业家的干练。我第一次见他,只谈15分钟就能感觉到他与人交流中的巨大感染力。他对灵山大佛项目抱有特殊的热情和强烈的冲动,并且信心十足。特别是在政府支持政策上,吴市长非常坚定,他要求我们系统研究无锡经济,从产业振兴的角度论证大佛项目,把大佛变成全市人民共同参与的一项重大工程。基于这次谈话,“灵山产业工程”的概念呼之欲出。

三大难题

但是,接下来的大难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第一,灵山大佛的建设是定位成宗教行为还是产业行为,怎样把宗教型的概念转化成旅游产业发展的聚焦点,把宗教和产业结合起来?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特别是华东、华南地区兴起了“建佛热”,盲目投资修建各种佛教建筑。所以,当时的国家宗教局就此下文阻止。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有必要把宗教概念转化成产业概念。

第二,灵山大佛是一个局部性项目还是关系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经济制高点?如果仅仅把它作为一个局部项目,它就没有自己的地位和位势,在募捐、融资上都将面临很大问题。为此,提高大佛的地位,将一个宗教项目放到区域经济的制高点上融通资金,是灵山大佛项目生与死的关键所在。

第三,灵山大佛作为一个集宗教寺院与名胜旅游于一身的项目,怎样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是否应按一个主题公园和多元产业并存的大公司进行科学管理,也是灵山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就是说,投资建设大佛应与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在门票收入之外开发延伸产业,取得经营效益,保证大佛项目二期、三期的持续投资。

我们为灵山做了什么

我们进入灵山大佛项目以后,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及其他产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并写出了一份全面的战略分析报告。

报告的第一部分研究了无锡的产业布局。我们提出的观点是,以承接上海产业转移为起步的无锡工业,特别是江阴的工业,都是以乡镇企业为主导,运用灵活的市场机制形成的产业集群。但是,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的布局,实际上是以上海浦东为中心,以大量跨国公司涌入为基础。制造业的外移趋势,明显集中在苏州一带,跨国公司、台资台商和上海原有国有企业都在苏州、昆山一线布局,无锡的发展没有获得这一轮产业转移的地域优势。

报告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无锡旅游产业的格局。历史上,太湖旅游和苏州园林形成了苏锡传统旅游的主要支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这一传统旅游优势逐渐走向衰退。在老太湖旅游点衰退的情况下,无锡旅游产业最重要的生长点是中央电视台的影视中心,如三国城和其他各种各样的人造景观与主题公园,它们很快在全国形成了重大影响。当时很多项目可以当年投资,当年回收,这对无锡旅游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刺激功效。

我们认为,无锡应该把旅游产业作为下一步发展的支柱产业,并且沿着太湖周边地区统一布局:首先,要用灵山大佛刺激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由冷至热,与传统太湖旅游、中央电视台影视城连成一气。然后,将马山山后的十几平方公里与江苏武进县的土地连接,设计和布局无锡旅游产业的未来规划,引入大型主题公园项目。当时正是迪士尼在中国选址的重要关头,一旦无锡引进大型参与式主题公园,其独特的旅游体系和区域风格就将形成气候。

基于对无锡旅游的全面分析,我们画出了三个市场半径:一个是以上海为中心点的半径体系,把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客户聚合起来;二是沿着江浙及长江沿线画出旅游商圈,一直扩展到山东、江西、安徽等其他地区;三是把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沿线与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联结起来。这就是灵山大佛旅游的三大市场圈。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推出了灵山产业工程的重要概念。我们认为灵山大佛不是一个单纯的旅游项目,而是无锡旅游乃至无锡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灵山大佛建设成功后,将会带来1000万的旅游人次、10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亿元的利润,最后带动无锡地区100亿元的生产总值,我们将它称为“四个一”灵山产业工程。在这个产业工程概念基础上,我们把灵山大佛的产业发展也做了全面规划,研究除了门票收入外其他相关产业如何发展,包括房地产和休闲度假的良性互动等。

此后,我们还继续参与研究全球佛教会展旅游,探讨怎样把灵山大佛做成佛教旅游的中心点,不仅让灵山大佛“佛光普照”、佛法惠众,而且让博大而融合的佛教景观文化向系统产业方向延伸。第一期大佛建成以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