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从格老政绩看美国的货币制度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四日
做了十八年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格林斯潘退休了。他是经济学界认为最卓越的主席,历来对该职位没有好评的弗里德曼,也给格老打上高分数。三十五年前起在美国的经济事务上任要职,格老政绩斐然。这些年他频频获荣誉奖项,没有谁有异议。
格老在国会的应对令我拜服,而从他的言论中我们知道他对经济资料的掌握???尽而全面。学者风度明显,在政坛上能像格老那样来去自如的学者我没有见过。虽然不同意他对人民币汇率的建议,我绝不怀疑格老对中国满是善意的。他要向中国开放贸易的立场坚定不移,炎黄子孙要感谢他。
这篇文章要对美国的货币制度提出质疑,为恐在格老荣休之际提出受到误会,让我先站起来,把帽子脱下,向格老致意,顺祝他老人家身体健康,更希望他能继续多到神州大地舒畅一下。
我的出发点是格老退休前的最后一次联邦储备委员会议,基金利率提升了四分之一个百分点。那是一连第十四次提升。格老任内,我找到的数据如下。一九九〇年七月至一九九二年九月,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连续调降了十八次,三次调降半个百分点,其他调降四分之一个。一九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九五年二月,该利率连续调升了七次,三次四分之一点,三次半点,一次四分之三点。一九九五年七月至一九九六年一月,连续调降了三次,皆四分之一点。一九九七年三月调升了一次,四分之一点。一九九八年连续调降了三次,皆四分之一点。一九九九年六月至二〇〇〇年五月连续调升了六次,一次半点,其他皆四分之一点。二〇〇一年一月至二〇〇三年六月连续调降了十三次,九次半点,四次四分之一点。最后是二〇〇四年六月到最近,连续调升了十四次,皆四分之一点。
看官需知,利息是一个价--买时间之价--对经济整体而言是最重要的价格。虽然联邦基金利率不是市场利率,但有肯定的引导作用。十五年内,在最精明的格老主理下,这利率一轮落一轮上,轮了八次之多。理论与经验说,不是因为实质的供求关系而引起的价格变动,对社会经济有害无益,何况重要如利息率。多年前我看过一幅金本位制度下的利息率变动图表,百多年徘徊于年息率一厘至二厘之间,变幅甚微。
还是回到耶鲁大学的费雪提出的利息理论吧。费雪认为,利息率的变动只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消费者的意欲有所变动--等待消费的耐心有了转变;其二是投资的回报率有所变动。这二者显然与格老任内的八轮上落无关【尤其是伊拉克之战后我们看不到美国的消费者变得急于花钱或投资回报率上升了】。
另一方面,费雪的利息理论有三个不言自明的假设。其一是没有通胀或通缩【他的理论是没有货币的】;其二是没有风险;其三是没有交易费用。交易费用的变动主要是导致市场利率的差距变动,与格老的基金利率无干。风险的变动也不可能解释基金利率的轮落轮上。余下来可以解释这利率的轮落轮上,是通缩或通胀的预期。
然而,格老任内,美国的物价相当平稳,通胀率徘徊于二至三厘之间。这是因为格老精明,对经济数据的掌握通透,于是未雨绸缪,见可能出现不可以接受的通胀而调升基金利率,见失业率或产出指数不利而调低。历史上没有谁可以把利率的调整来调控通胀或通缩有格老的能耐。问题是利率的轮落轮上对经济整体有杀伤力--有大代价也。
非战之罪,是货币制度出现了问题。下文再谈吧。
39 币量理论知易行难
二〇〇六年二月十七日
说过多次,货币不可以没有锚,而下锚之法就是货币制度。解释币量变动的效应是币量理论。基础上,理论不湛深,但变化复杂,而理论与实践之间可以有非常头痛的大差距--行之不易也。
说货币下了一个固定的锚不是说汇率不浮动--只是与锚固定不变--更不是说有外汇管制。这些我解释过了。可惜有些读者老是不明白,以为主张有一个固定的锚是主张固定汇率,甚或赞同外汇管制。
在昔日的金本位或银本位制度下,锚是固定的,如果所有国家都采用同样的本位,国与国之间的汇率当然不变,但外汇管制却谈不上。不同国家采用不同本位,或一些用本位一些不用,汇率会浮动。香港今天采用的联系汇率,也是本位制:港钞以美元为本位,历来被称为“钞票局”制度--港钞与美元的汇率挂,其他皆浮动。
这里要谈的是美国【与欧洲】目前采用的制度。脱离了本位制,美国的货币有锚,但不固定:通胀率、失业率、产出率等是美国货币要维护之锚,有关的变量太多,难以固定,但不能说这些锚不存在。
数十年来,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大争议,是关于在没有本位的fiat money制度下,怎样才可以把物价与经济增长稳定下来。基本上,弗老从费雪演变出来的币量理论没有错,而他对币量历史研究的深入前无古人。他提出,因为货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