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赌注是股价还将上涨)。但在这短短的几年里,股价完全有可能下跌。如果时间跨度较小,在股价尚未真正复苏时,你的股票可能已经出手。但是在现实的熊市环境中,最好还是把股票留在手里。
原因很简单:在短期内,市场上有太多的“噪声”。在任何既定时刻,任何合理的投资策略都有可能让投资者赔钱。只有在长期内,这种投资策略的优势才能得以体现。可以这样比喻:在篮球赛中,即便最好的投手也会在个别场次遭遇滑铁卢。只有通过整个赛季的检验,才能体现他最佳投手的本色。
因此,如果我们采取长期视角,就不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10年或者20年之后与今天会有什么不同?从地缘政治角度看,我认为肯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美国依旧是全球经济的中心,被视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而美元则是储备货币。即使不生产任何东西,美国人依旧可以买得起任何东西。美国的利率极低,因此可以疯狂无度地借债。
但美国的全球地位正在改变,美国人正在寅吃卯粮,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这样的情形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这种没有生产支撑的消费注定会走到终点,抑或缓慢衰减,抑或戛然而止。
到那时,美国该怎么办呢?首先,问问自己:我们是怎样做到不生产就能消费的呢?那是因为其他人的生产超过消费。我们怎么能借到钱呢?那是因为有人在放贷。换句话说,美国人之所以能寅吃卯粮,是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选择量入为出。
因此,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债权人多于债务人,那里存在被压制的需求和剩余的生产。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经济体将面临需求的爆发性增长,而美国则会遭遇需求下滑。
你当然想投资那些将面对更富有顾客的企业。这就是说,人们在眼下最心仪的投资目标应该是那些人们甘于储蓄、勤于劳动的地方,这样,未来,当他们释放强大的消费能量时,你就可以分享他们的财富。
大多数美国人都债务缠身,被压得透不过气,而大多数亚洲人则腰缠万贯,被储蓄压得透不过气。这里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细节:在中国,90%的汽车购买者选择全款购买;在美国,85%的汽车购买者选择贷款购买。想想,这对两个国家未来的消费者意味着什么呢?中国的汽车购买者不仅在今天有能力买汽车,而且在明天还有能力更换新汽车,并且无须借一分钱。
当其他国家不再投入资金购买美国国库券,它们就会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这些资金要么转化为消费,要么变成投资,而且更有可能成为本国投资。
归根到底,购买力正在转移。你应该尽可能地投资那些即将受益于这种变迁的公司,而且它们大多是外国公司。当然,很多外国公司还是以商品出口美国为主业,但它们显然不是我所说的外国公司。此外,如果某些美国公司以那些市场需求剧增的经济体为主要市场,那么它们同样符合我的投资标准。不过,我在这里还有一种担心,一旦美国经济跌入深渊,政治家们肯定会以这些趁火打劫的公司当替罪羊,把它们定罪为让“其他人”遭殃的罪魁祸首。这就为实行“暴利税”提供了政治把柄,而这样的税收必定会削弱美国出口商的赢利能力。
如果说我关于购买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原材料行业应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中国和印度开始增加支出,对原材料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从前没有汽车、洗碗机或是洗衣机的人将购买这些商品,而制造这些商品的原材料、驱动它们的动力燃料都会日渐稀缺。的确,他们还会投入很大一部分资金为美国人制造商品,但是他们为自己生产的商品可能更倾向于具有资源密集型特征。
此外,随着人们更加富有,他们的饮食不仅数量会更多,而且饮食结构也会更复杂。首先,较富有阶层的肉类食用量总体上较多,而饲养牛和猪等家畜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作物。在食用牛排时,间接食用的谷物数量自然多于直接食用谷物的数量。因此,农业是一个极富投资前景的行业。
几个值得推崇的投资地
在挑选投资地和货币时,我并不是随意为之的。我对它们的货币政策、市场监管、税收、政局稳定性、自然资源禀赋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在2012年推荐的投资首选国家或地区与2008年的观点基本一致,只不过鉴于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和经济对2008~2009年金融危机做出的不同反应,使得其中一些比4年前更强大,另一些则略显疲态。此外,随着美国逐渐逼近“大崩溃”,我更有必要强调这些国家或地区对美国购买力的依赖程度。
我喜欢的投资首选国家或地区以及我喜欢它们的部分理由如下。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似乎有点儿像我们期待中的美国。首先,澳大利亚是一个大国,而且是一个英语国家,拥有生机勃勃的金融业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澳大利亚还有很多美国不具备的优势。
澳大利亚人有幸逃过2008~2009年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