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关心当前世事的人都知道,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瞬息万变。你要担心自己的家庭,要担心自己的工作,你会因自己的投资组合和退休金账户而心神不定、提心吊胆。人们想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免受焦虑的侵扰,或是希望借助巨变和日渐放大的不确定性获取利润。
这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以前安全的事情现在或许不再安全。安全曾经一向以美元和美国国库券为标志,但正如前面11章所说的那样,美元并不安全,美国国库券市场则是下一个破裂的泡沫。总之,没有任何东西是安全的。
但是在这种转瞬即逝的变化中,总会有某些东西是横亘不变的,塑造当今经济的趋势和动态与10年之前并没有不同。谈及如何进行长期投资这个问题,10年以来,我始终送给客户同一个建议。10年之前,我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未来的预测正在一幕幕展现在眼前,某些预测变成现实的速度甚至超乎我的料想,某些则慢得多。
在某种程度上,投资非常像玩扑克牌:重要的不是你坐在牌桌旁赢了几次或是手里有多少筹码,而是在你离开牌桌兑现时手里还剩下多少筹码。如果玩过扑克牌的话,你会知道稳健的玩法或许需要你输几次,而不是从不言败、从不退让。有时,装聋作哑或许就能帮你多赢几次。但是就整个游戏过程而言,最了解这项游戏的人注定最有可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什么是投资
政治家们一向擅长偷梁换柱,近几年,经常被他们曲解的两个词就是“投资”和“投机”。他们都知道,投资包含着一种积极的内涵,而投机则是一个贬义词。因此,奥巴马总统才用“投资”这个词指代所有的政府开支行为,而国会议员们则喜欢用“投机”这个词描绘他们打算指责、攻击的所有金融活动。
但这两个词各有所指,而且我们有必要为它们正名。
每每谈及“投资”这个词最有意义同时也是最传统的含义,我就会想起父亲曾讲过的一个故事。在最初踏入投资行业时,每当谈到投资,客户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它的回报怎样?”这就是投资的本质:购买某个东西,并因拥有这个东西而得到回报。
如果你购置一套公寓作为投资,那么你就可以收取房租。如果你购买债券,你就可以获得利息。有些股票也会支付股利。实际上,这恰恰就是父亲的客户们提出的问题:“它的回报怎样?”
投机则略有不同——它实际上就是一个贴错标签的投资。就像所有政治家一样,你的经纪人也会意识到投机顶着一个负面光环。因此,对经纪人来说,吸引客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服他们:你是在投资,而不是在投机。但是,如果你购买一种资产完全是因为你希望随后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它,那么你就是在投机。今天,对很多人来说,投资的定义就是低买高卖。但这个定义显然更适合于投机,因为它的基础并不在于资产的某种基础价值,而是寄希望于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在近年频繁出现的股票及不动产泡沫中,就充斥着被伪装成投资的投机成分。
相比于我父亲的经历,今天的股票经纪人灌输给客户的投资理念都是围绕股票展开的,而客户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通常就是:“价格是多少?”按照这样的思维,低价位股票比高价位股票拥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事实上,股票价格本身并不能体现股票的任何内在价值。100美元的股价对一家公司或许已经算很便宜了,而5美元的股价对另一家公司来说可能已经很高了。股价只体现为一种相对于其他变量的价格,如收益、账面价值或销售额。此外,要计算一家公司的市场价值,我们需知道这家公司发行流通的股票总数。
投机相对于投资的盛行已经改变了市场的形态。不妨想想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股票及其债券。以前,投资者在购买其股票时,公司往往会支付相当可观的股利,以弥补它相对于债券的两个缺陷:既要承受风险(投资者或许无法收回投入的资金),又不能获得利息收益。
今天的情况恰恰相反。投资者把持有股票看作一种特权,因为股票可以让投资者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回报。按照这个逻辑,投资者根本无须得到任何额外的补偿。债券持有者则被视为傻瓜:他们把自己的钱借给公司,但却不能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好处。我们可以发现隐藏于其中的基本谬论,即股价只会上涨。
当然,与2000年相比,今天的很多股票都已经下跌了,但破产的公司却寥寥无几。这意味着股票投资者往往会遭遇价值损失,而债券投资者在困境中却不会被抛弃。另外,股票投资者往往不会因为持有股票而得到回报。在互联网泡沫时期,股利曾被视为陈旧老套的思维。但是到了今天,股利又逐渐在美国公司盛行。我之所以建议投资者购买外国股票,是因为这些股票更有可能支付股利,而且股利更高。(这里面还有其他很多原因,我们随后将会讨论。)
如何理解投资
要投资成功,首先必须采取长期投资的视角。如果你的时间窗口只有几年,那么你实际上并不是在投资。的确,几年的时间也仅够你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