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职场非常道> 第43章 把简单批评变成耐心引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章 把简单批评变成耐心引导(1 / 1)

在引导犯错的员工时,管理者可以借鉴这样一种方式:肯定和表扬多项优点、明确指出一项过失、对照标准批评指正、分析找准出错原因和制定纠正改进对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职场生活中,员工犯错总是在所难免。对于下属的过错,除了一些重大问题、原则问题必须按照游戏规则不折不扣地处置外,绝大多数轻微的过错,企业还是应该遵循“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不闻不问、任其发展、最终积小过成大错,当然也不能上纲上线、无限延伸、一棍子将人打死,特别是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提倡人性化管理的环境下。管理者对下属的简单批评变成对他们的耐心引导,从而避免员工重犯类似过错,就也是一种通过人性化管理赢得下属拥戴的具体方法。

面对员工的一般过失,领导或上司如果只是简单地批评一通或者粗暴地责骂、甚至侮辱人格,或者翻开陈年旧账,摆出一副算总账的架势,表面上看似吓唬住了对方,对方在你的威风下也可能会变得诚惶诚恐。可事实上,这类简单粗暴的批评责骂并不能完全让员工从内心真正接受,更不可能让他们心服口服,相反,可能会造成下属或反感抵触或迷惑不解的情绪。领导或上司气势汹汹地批评了半天,下属也被骂得晕头转向,甚至被批评得体无完肤,最后却还是不能完全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也不知道如何纠正和改进。

有经验的领导批评下属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首先是总结出对方一、二、三条甚至更多的优点,并对这些优点大大地表扬一番,让员工心情轻松起来,让员工感觉到领导看到了自己的成绩和努力,也感觉到领导对自己的关注和重视。在消除了对方的抵触或恐惧情绪后,领导再来一个“但是”之类的转折,针对某一过失或问题,拿出相应的标准或规则加以对比,让员工看到自己确实存在这方面的过失。最后,领导再以关切的语气提出明确的批评,接着将批评的重点自然而然地转入到与员工共同分析出错的原因上:到底是基本常识欠缺还是熟练程度不够?是规则掌握不牢还是流程理解不透?是情绪受到影响还是粗心大意所致等。原因找准了,才能对症下药,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出改进方向和注意事项,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纠正对策。

这种心平气和的批评引导方法之所以能让绝大多数员工接受,是因为其中蕴含着一条以尊重对方为前提的思路:肯定和表扬多项优点、明确指出一项过失、对照标准批评指正、分析找准出错原因和制定纠正改进对策。

现实的职场中,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管理规律确实客观存在,同样,管理中的特例也时时存在。因此,这一规律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针对具体工作中的特例,管理者还需要采用“特殊人物特殊对待”的方式。

当肯定和表扬员工前,遇到个别员工实在找不到突出的、像样的优点时,那就只能借用“为人豪爽”、“性格耿直”、“忠于职守”之类的泛美之辞加以赞扬,同样可以达到缓和气氛、让员工降低抵触情绪从而接受批评和引导这一最终目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有两类屡见不鲜的“奇观”可以给管理者带来启示:第一,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坏人,也总免不了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他们同样喜欢听别人对自己的赞美之词,这是人类的共性;第二,无论内心深处多么诡计多端、生性多疑,表面上这些人仍然喜欢人们评价他“为人豪爽”、“性格耿直”、“忠于职守”等,希望人们将他归于“好人”之列。这两类“恶人”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呢?

当员工容易犯周期性的重复错误时,就涉及“敲打”的时效性问题。针对有些员工“记吃不记打”的现象,企业就必须周期性给他上上课,偶尔旁敲侧击,达到及时提醒的目的。有些员工是“记打不记吃”,那就要少“吃”、重“打”。管理者一般情况不会批评员工,但只要批评一次,就要让员工刻骨铭心,让“敲打”和引导的有效期尽量延长。

当犯错的员工中,有些人“只认识鼓眼的将军,不认识笑面的罗汉”,面对表扬他可以得意扬扬,遇到批评他则暴跳如雷,面对差错他除了狡辩、推诿还可能胡搅蛮缠,那就需要在岗位设置与工作调配中使用“一物降一物”的方式来领导,在技术上让他心服口服,在威信方面对他起到震慑作用,然后,才能实现高压状态下的耐心引导。

对于领导身边的亲信队伍或平时关系融洽的下属,用不着过多的表扬与肯定,只要指出问题所在,提示改进的方向或步骤,他们一般就会懂得自觉改进,尽快满足领导的基本要求。

那些仅有工作联系,不具备亲信身份或特殊关系的员工,一般会成为管理者引导的重点。对于与领导保持若即若离或关系明显僵持的下属,管理者则需要首先表示对他们的认可,表扬和肯定在前,批评与引导在后。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