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赚未来十年的钱> 第40章 上海不相信眼泪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章 上海不相信眼泪 (1)(1 / 2)

上海这个地方给很多人爱与恨,这是和美国纽约最类似的两个城市。如果你爱他,送他去上海;如果你恨他,送他去上海。

我在开始写博客的时候,不断有在上海拼搏的外地朋友上来留言,或者说,我走了,恨这个城市怎么怎么的;或者说,我要在这里奋斗终生之类的。

绝对没有人说:算了,在上海混着吧。

因为上海这个城市不是好混的地方。

上海在一百六十年前开埠,英租界成立,之后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共存。无数枭雄富豪文杰在此地发迹产生。李鸿章当年带着三船江淮子弟,穿着破衣烂衫来上海防卫当地富贵人家,谈判数天不下船,终于获得数百万两白银军费,自此开始李鸿章在清帝国末年的权贵生涯。当年李鸿章拥有的一条街,现在叫做华山路,是上海目前最高尚地带,四周遗留着丁香花园等无数百年历史的花园洋房,顺带着无数传奇故事,造就了上海才女张爱玲的文学盛名。而张爱玲也是李鸿章家族里外族的后代。

蒋介石、宋氏家族在上海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和如尘历史;沈从文、鲁迅、徐志摩、张爱玲等文豪在此出没。

到了今天,不仅仅是各国大资本,同时也是江浙资本、各类精英势力在此处生存、发展和角力的海上风运地。

高企的房价,蓬勃的商业,是一个不太容易生存的地方。

到了2009年年底,上海内环以内的房价已经上升到三万元,核心部分的房价六万元一平方米,最高的房价出现十九万元一平方米;而整个上海范围内,除了极少数的价格洼地,比如可能是污染或其他原因,已经没有低于一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

我们能够看到许多上班的职员在排队等两块钱的公交车,也能够看到无数的私家轿车在高架桥上堵塞蹒跚前行;路边的小摊贩卖者五块钱的炒面,高档食府卖着一个人三千元的豪华海鲜;拼搏的外地小白领寄居在十平方米的群租房里,富贵者住在上亿元的江景房里。

如此等等,你需要有强韧的神经才能支撑你在这个浮华之城奋斗下去。

我在精神低落的时候,坐一路公交车,到人民广场下来,沿着南京西路走到最贵的地段,那里有恒隆和泰富广场这些奢侈品的专卖店。我在旁边缓缓地走过去,既想起我当年的浪费,也憧憬未来的光辉。

重点:小地方的商业往往取决于你在当地经营的关系,往往地方上的强力人士,无论他来自权贵还是黑道,他的力量覆盖之下,会让大多数的生意都无法正常展开。而大城市尽管竞争激烈,但是因为容量巨大,各种类型的业态和商人都有生存之地。我曾遇见一个客户,她是汽配批发业者,早年从浙江来到上海,十数年间已经身价数千万。她在经营生意的同时,把兄弟姊妹带到上海,引进行业,成群体发展,一个家族各有门店。同时,她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开始大量购买房屋和商铺。

浙江商人与犹太人有两个共同的操作模式,一是购买房地产;二是高利借贷。浙江人的本能让他们在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十年里获得了高额利润。

实际上,房地产业的发展促使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大转移,财富越来越集中于房地产商和房产持有者手里。大量的普通百姓,因为相信一些空军的看空理论,一直在等待房产降价,最终导致了财富的列车擦身而过。

虽然,仍旧有这种可能,房地产出现大盘整,但是看清楚市场的峰谷,在波段间避开风险,来回买卖,仍是一条康庄大道。在这十年里,炒卖房屋生意的利润超过了所有的产业。

但是,商业上也有一些很强大的人在任何地方都能生存,那就是福建人。

在我们这个行业,不和福建商人打交道是不可能的。福建人垄断了木材行业的方方面面:从原材料、成品到批发市场的木材生意。

福建商人表现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来自于什么?

勤劳、精明不足以描述他们的特质。

首先福建商人是非常吃得起苦的,他们散在上海的各个角落,不讲究吃穿,不在乎居住环境的恶劣,不在乎休息与娱乐。我们看到他们的勤劳,到最后已经麻木了,认为这只不过是他们的群体特征之一。

用精明来形容福建商人是不够的。福建人在竞争中表现出的群体性和恶性竞争能力是非常可怕的。比如说,他们在购买柚木这种品种时,来自不同经营实体的人聚集资金大量购买,以便压低进货价,然后各自抽走自己的货物。之后就在市场上以正常的进货价抛货,价格之低,杀得尸横遍野,除福建人外所有的商人退出柚木木皮市场。同时,他们还采取以次充好,偷取交货数量等手段,以便获得超级低价优势时,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

其次,福建商人在经营中,丝毫没有愧疚感。贿赂、偷工减料、欺诈、质量问题出现后不负责任,是他们常见的手法。偷税更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法律概念在福建商人的观念中是不存在的,道德观也是不存在的。

我有个采购人员经常在福建商人处购买材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