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区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研究> 第3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评估(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评估(3)(2 / 3)

域上推进对外开放的进程非常缓慢,中西部地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效仍不显著,外向型经济高度密集在我国沿海地带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健全,现行的金融、财税、人口管理等体制不利于广泛地开展区域经济技术协作,阻碍了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中央政府权力下放和地方分权引发的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

3.可持续发展难

发达地区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扶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亮点。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一些地区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包括上海、深圳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城市涌现出来,产业结构、生活水平等逐步同发达国家接轨。据初步统计,2003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的GDP、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全国的39%、69%和72%,真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引擎,也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区以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制造业基地。

即使中西部的重点城市。在过去不到10年的时间里,城市建设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改观。现初步形成了以郑州、武汉、西安、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和经济集聚区;同时,以长江上中游、西陇海兰新线、南贵昆为轴线的城市带也有了长足发展。扶持贫困地区始终是我国政府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政府主导的扶贫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000万人下降到2000年的3000万人,东部地区基本消灭了绝对贫困。

但在一些地区,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和矿产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问题依然艰巨。目前贫困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问题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仍十分困难,扶持和实现问题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完成后,剩余3000万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85%的农村贫困人口,成为扶贫工作中的突出难点。近年来,虽然国家在国债资金、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上都加大了对扶贫的投入力度,每年扶贫资金的总规模也已达到了300多亿元.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脱贫难度很大。如果将扶贫问题拓展成为扶持相对贫困地区的问题,其难度就更大。

按照国际惯例,低于全国人均GDP水平65%的区域称之为相对贫困地区,这样,我国就有800多个县属于这类地区。贫困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到当前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安全,而且影响到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另外,我国还有大量的资源型城市。2001年,资源型城市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51%~87%,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相当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的38%~46%,城市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9%。尤其是已经面临资源枯竭问题的城市,因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接续发展的产业、经济增长乏力,导致下岗失业人员快速增加,个别城市高达三分之一的职工处于失业和待业状态。

4.过度追求GDP发展

观念的调整和发展能力的建没,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区域发展观念的调整是决定区域发展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发展能力是决定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性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的保证。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大量增加,使高速公路、铁路、光纤通讯等项目实现了大跨度的提升,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我国目前通讯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公路、铁路运输也告别了以往几十年严重不足的状态,达到了适应或基本适应的程度。大江大河治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生态环境建设成果斐然,为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GDP增长速度的指标依然左右着政府的决策行为,区域社会发展问题、区域资源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尽管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区域发展的各个方面。但各级政府的决策行为,依然受GDP增长速度指标的左右,这是区域发展时常步入歧途,或走弯路的主要症结所在。许多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发展汽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机场和港口重复建设,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不惜以牺牲巨大的环境代价获取短期效益,片面理解城市化内涵而极力扩大城市规模等等,根源均在于过分重视GDP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利益和生态与社会利益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进而导致区域社会发展问题、区域资源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优秀的及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越来越被淡化,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并没有与区域现代化同步发展,包括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的城市边缘区问题,城市失业与贫困等新兴的社会问题越来越普遍。

另外,追求高速经济增长产生非常严峻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土地资源被作为政府第二财政而大量流失,耕地减少和浪费现象严重,食物安全受到威胁;多数发达地区(城市)已无法找到洁净的自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