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42章 理论中的经营方略 (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理论中的经营方略 (4)(1 / 3)

强者之所以能在竞争中强大,因为其拥有足够多的资源,更多资源往往意味利润率更高,强者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成本,并以较低的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即使在与合作者谈判时,一个资金雄厚、渠道畅达的经销商可以凭实力压低进价,以更低的价格达成生意,这无疑又会增加他在竞争中的优势。

资源越多,意味着离垄断越近。资源丰富同时意味着拥有更强大的潜力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例如微软公司,每年花费30亿美元用于软件的研发方面,这使它可以招揽更出色的人才,开发性能更优秀的产品,而这些是它的对手无力做到的。领导者如果想保持不败之地,必须要尽可能的抢占各种资源、财力、人才、市场份额,只有将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才能利用“马太效应”中获得成功。

3.集中优势兵力攻一点。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初创企业或者中小规模的企业面对强者、大者,再加上“马太效应”的作用,生存和发展处于不利的形势。这类企业应当尽快找到自己的细分市场,把自己打造成细分市场上的No.1,既然做不到行业老大,如果能在行业的空白点第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集中优势兵力切入相关市场,同样能在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例如海尔总裁张瑞敏在接收海尔时制定经营策略,专心生产冰箱。正是在冰箱市场上打下坚实基础成为行业老大之后,海尔才实行多元化经营,大力开发白色家电市场。试想,如果海尔在最初时既做冰箱,有做洗衣机,也做彩电,会是什么后果?它会面临资金短缺,知名度过低等问题而最终因多线作战而分崩离析。

细分市场的划分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按行业分、按产品分、按地区分、按服务对象分,还可以从几个维度组合来分,企业自己要设计有利于自己的划分方法,并主动在市场上宣扬。在一个点上做强,再往开延伸。“积小胜为大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最终成为领头羊。

4.强强联手,各个击破。

假设一个公司拥有100份股份,A占据40股,B占据30股,C占据20股,D占据10股。可以试想,C和D在股东大会上所拥有的话语权微小的只有他们自己能听见。同样的道理,每个企业在自己所属行业的市场上都占据大小不等的份额。如果小企业之间分散作战,那么制定行业规则的就是占据最大市场份额的企业大头。相反,如果小企业之间实行强强联手,强弱合并,将资源进行整合,创造规模效应,那么即使再强大的对手,也最终会被击破。

一个想拥有话语霸权能够制定行业规则的企业,必须拥有足够多的“盟军”,在盟军的协助下,打破“赢家”制定的规则,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格局,进而夺得“领头羊”位置。

5.相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人们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这句话绝非真理。一个军队屡战屡败,人员伤亡惨重,阵地范围越来越小,给养越来越少,这样的军队突出重围获得胜利的可能性有多大?商场如战场,成功有倍增效应,你越成功,就会越拥有自信心,所获得的资源也就越多。从这个角度说,成功孕育着下一个成功。

企业领导者在经营企业时也应该明白这句话,正所谓:“乘胜追击”,在成功之后,企业员工上下士气大振,工作更有效率与激情,思维更为敏捷活跃,而敌人则因为失败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组织涣散,这时候就是企业领导者“快马加鞭未下鞍”的时候。同样,如果企业面临短期受挫的情况时,应该首先保存实力,以图东山再起,切莫“以卵击石”造成更大的伤亡。

带给领导者的启发、警示和教训

很多领导者已经明晓“强者通吃”的竞争法则,但是“马太效应”的启示绝非几句话就可以说清的。作为领导者,我们还应该从“马太效应”中明白如下一些道理:

1.使用“马太效应”进行激励。

在本节理论出处中,国王将没有赚得金子的仆人手中的钱收走,进而奖励赢家。同样的道理,领导者在管理自己的团队中也可以采用此方式。要知道,企业员工良莠不齐,有的能力突出,有的虚有其表。针对不同的员工,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对于工作能力强的员工,应该像故事中国王一样进行鼓励,对于工作业绩差的员工,领导者则应该采取批评引导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使有能力的员工更积极的投入工作之中,没有能力的员工拼命努力,造成“你追我赶”的内部竞争局面,促进整个团队的发展。

2.企业管理中的“反马太效应”。

在企业内部,“马太效应”也有消极作用。例如,一个业务能力很强,工作非常努力很好的员工很容易得到领导者的赏识与青睐。上司会时常为其开辟“绿色通道”,为其增加年终奖金。但是这名“好员工”在其他同事眼中所受到的待遇就是:“什么优秀员工,都是老板用有色眼睛去看人,所有的好处都让他得到了”。这类事情在企业中并不鲜见,如果不注意这种“马太效应”,那就必然造成只重视少数“好员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