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每一个改革家,上到商鞅下到张居正,都曾在改革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这所以会这样,其原因是改革不但侵犯了部分人的利益,也攻击了人们的“安于现状”心理。正是因为惰性因素的存在,才导致了人们乐于现状,不肯突破自我。而在企业内,员工一旦适应了某一角色,即使这一角色不是其最擅长的,他也很难主动去尝试其他角色,这就是心理定势在起作用。
再者,员工身处被领导层,其所选择的余地较小,那么领导者就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员工其所最适合的角色。只有真正地领悟了“定位效应”,领导者才能够更好地运用人才,管理企业。
案例一:石油大亨的用人绝招
前世界首富保罗·盖帝是盖帝财团总裁,他于24岁时便成为百万富翁。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他大量购进“潮水石油”的股票,终将潮水石油发展成为二战时美国的大石油公司。“盖帝商业观”曾经成为很多人的“经商圣经”。在其自传中他写道:“世界上没有不成才的人”。
有一次,盖帝和几个朋友聚会,其中一位老板抱怨自己手下的三名员工太不好管理。他们是:总爱鸡蛋里挑骨头的杰克,整天忧心忡忡,怕这怕那的罗比,喜欢聊天神侃的托蒂。盖帝听到他的抱怨后微笑着说:“那你把他们三个派到我这里来吧,我帮你调教他们”。
朋友赶紧像甩掉包袱一样把这三个人第二天派到保罗的公司里,保罗说:“现在分配给你们任务,杰克负责检查进出口产品的质量;罗比负责生产安全和公司保卫工作;托蒂负责商品宣传和公关工作。”三个人兴冲冲的走马上任。
结果一段时间后,这三个人都给公司的发展奉献了很大的作用,让盖帝的朋友非常吃惊。
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企业的人才管理其实正是给每个人都找到适合的位置,领导者应该以伯乐的身份“任人为用”,为员工安排角色,让其“术业有专攻”。
案例二:IBM以人为本得人心
IBM公司是一家拥有40万中层干部,520亿美元资产的大型企业,其年销售额达到500多亿美元,利润为70多亿美元。它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IBM公司一直以“尊重人的权利和价值”作为其公司的文化理念。尤其是小托马斯·沃森,更是奉此言为管理信条。
在20世纪50年代,白领员工工作频繁调动属于正常现象。IBM也不例外,内部员工频繁调动也是司空见惯。
有一天,小托马斯·沃森在餐厅内用餐,意外听到两个白领互相开玩笑。员工甲说:“我被调走了”。员工乙说:“啊,你被IBM了!”沃森听到这个玩笑后,意识到公司内部出现问题,那就是员工调动过于频繁。而由于过于频繁,员工不但是感情受到了伤害,工作也很不适应,所以效率都不很高。
于是沃森派遣一批高级经济师调查了员工的调动情况,发现大量的调动都是为了公司的方便,丝毫没有顾及那些员工的利益,有的员工从西海岸调动到东海岸,不得不举家迁移,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了损害。
由于IBM的一贯宗旨就是“体贴员工”。于是沃森召开人事会议,决定不能过于随便调动员工的工作,且不能大幅度增加增减员工的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被IBM”这个笑话也逐渐让人淡忘了。
在现代企业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越来越受到公司领导者的认可。基于此,领导者应该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等情况来安排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使其在帮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能实现其自身价值。
具体的应用和需注意的地方
在表面看来,员工安于现状有利于企业内部的稳定局面,但是这种稳定是一种负面的惰性。因为在一个企业中,“习惯”是最可怕的敌人,员工习惯于这样做,不习惯那样做,习惯在这个位置办公,不习惯在那个位置办公,这些都是“定位效应”的表现。那么如何才能规避“定位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呢?我们应当在如下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1.了解产生“定位效应”的原因
企业中之所以存在“定位效应”,一方面是人的思维惯性和心理定势,另一方面也与企业文化有关。领导者只有首先明白了产生“定位效应”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进行根治。
首先,人们都容易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即一个人处于陌生的环境中45秒内产生的第一印象能在认知者头脑中保留很长时间,在无别的特殊或重大刺激下,这种第一印象就会抵制后来的刺激影响,使第一印象占居主要地位,不轻易改变。
其次,认知者自身的特质也是重要因素。每个人都有定力,只是程度不同。定力能够让一个人不为周围因素所干扰,而始终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先所选择的对象上。并且人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惰性因素存在,具有这种特质的人一般都不想改变目前的境况,他们性情不活跃,懒得想,懒得言,懒得动,懒得变,一句话,能照旧就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