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读零零>>小理论,大管理> 第22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权威暗示效应: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2)(2 / 3)

。于是日本人判断“中国的大庆油田,确有其事”。但是,大庆油田究竟在什么地方,日本还是无法作出判断。

在1966年7月的一期《中国画报》上,日本人看到一张照片。他们根据这张照片上人的着装判定:“大庆油田是在冬季为-30度的北满,大致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间。”后来,到中国来的日本人坐火车时发现,从东北来往的油罐车上有很厚的一层土,从土的颜色和厚度,证实了“大庆油田在北满”的论断是对的,但大庆油田的具体地点还是不清楚。

在1966年10月,日本又从《人民中国》杂志的第76页上看到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分析中得知,最早的钻井是在安达东北的北安附近,并且离火车站不会太远。在英雄事迹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王进喜一到马家窑看到大片荒野说:‘好大的油海,把石油工业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于是,日本人从伪满旧地图上查到“马家窑是位于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在北安铁路上一个小车站东边十多公里处”。就这样,日本终于把大庆油田的地理位置搞清楚了。日本人对王进喜事迹的报道作出了如下分折:王进喜是玉门油矿的工人,是1959年9月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之后志愿去大庆的。大庆油田肯定是1959年以前就开钻了。马家窑是大庆油田的北端,即北起海伦的庆安,西南穿过哈尔滨市与齐齐哈尔市铁路的安达附近,包括公主峰西面的大资,南北四百公里的范围。预订从北满到松辽油田统称为大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已经惊叹日本人的逻辑推理能力了,但这还不够,日本进一步提出疑问:中国炼油能力如何?

1966年7月,日本人把注意焦点转到炼油设备上,“有心人”终于在《中国画报》上发现一张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日本人就从这张照片中推算出了大庆炼油厂的规模和能力。

其实推算方法也很简单:首先找到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扶手栏杆一般是1米多点,以扶手栏杆和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内径是5米。因此,日本人推断,大庆炼油厂的加工能力为每日900千升。如以残留油为原油的30%计算,原油加工能力为每日3000千升,一年以330天计算,年产量约为100万千升。而中国当时在大庆已有820口井出油,年产量是360万吨,估计到1971年大庆油田的年产量将有1200万吨。

根据大庆油田出油能力与炼油厂有限的炼油能力,日本人推论:中国将在最近几年必然因为炼油设备不足,考虑购买日本的轻油裂解设备。中国要买的设备规模和数量多大?根据信息分桥,要满足日炼油1万千升的需要。

实际上,中国的大庆油田经过初步勘探并打出石油后,为了更好地利用世界上先进技术与设备,向各国石油公司征求设计招标。英、美、德等国在谈判中均没有成功,可是日本石油化工设备公司却一举夺标。他们像预先就知道中国人正需要这种设备和技术一样,使中国人感到正合口味。他们为什么能够预测得如此准确呢?完全靠的是对细微信息的捕捉与分析。

这是日本在1966年根据公开报刊点滴信息作出的判断和决策。似已尘封的事件,如今读来依然令人感慨。要知道,日本人还没有动用商业间谍。而仅仅对我们公开的资料进行了深入分析,就能收获那么多。在钦佩日本人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的同时,也提醒企业,在信息披露上要谨小慎微,以防再受“被分析”之尴尬,更要在内部管理的方方面面谨防那些别有用心、无孔不入的商业间谍!

案例二:使用空城计,大象被打败

美国曾有一家叫做哈勒尔的小公司,在1967年时凭借买断“配方409”清洁喷液的批发权,占据了美国几乎50%的清洁喷液市场。哈勒尔公司从此走上了腾飞之路。

于是,家用产品之王——宝洁公司开始眼红。它推出了一个叫做“新奇”的清洁喷液。哈勒尔的生意遭遇到大的问题——因为它不是宝洁的竞争对手。

但宝洁也有自己的弱点,因为按照宝洁的习惯做法,它在创造、命名、包装、试销和促销“新奇”这个产品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要通过问卷调查等作出心理和数字统计,因此要耗费大量市场研究费用。

宝洁在丹佛市进行这项产品试销时可谓郑重其事,声势浩大。与此同时,在全国展开大笔资金投入的广告攻势。结果在丹佛的试销小组报告:“所向披靡,大获全胜”,因此,宝洁在喜洋洋的气氛下,信心十足,虚荣心也得到了全面满足。

哈勒尔公司冷静下来,决定想办法对付宝洁。

首先,宝洁在丹佛试销时,哈勒尔从丹佛撤出自己的“配方4D”。当时有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一种是把自己的产品全部从货架上搬走,另一种是先中止在丹佛的广告和促销,然后停止供货,渐渐使商店无货可补。

它静悄悄地、迅速地完成了这个“游击战”。哈勒尔成功了。仅仅是试销,已经让宝洁飘飘然,不可一世。然后,它实行了第二步。在宝洁“新奇”大面积上市,正准备开展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